Arkane Studios

Arkane Studios是一家法国游戏开发商,于1999年在法国里昂成立。该公司首款游戏《地城英雄志》于2002年问世,其后陆续推出《魔法门 黑暗弥赛亚》、《冤罪杀机》、《猎魂》等知名作品。2006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成立一个分部。[2]2010年,被贝塞斯达软件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收购为旗下子公司。[3]

Arkane Studios SASU
公司类型子公司
成立1999年1999
创办人Raphaël Colantonio
代表人物Romuald Capron (工作室总监、首席运营官
总部法国 里昂
产业电子游戏
产品
所有权者微软
员工人数108[1](2017)
母公司ZeniMax Media(2010年至今)
网站arkane-studios.com
旧标志,使用于1999年至2020年。

历史

成立


在1990年代期间,Raphaël Colantonio任职于美商艺电(EA)在法国的工作室,负责处理游戏的品质保证与翻译。他曾经手过发行商Origin Systems旗下的一些游戏,例如《网络奇兵》。1990年代末期,随着PlayStation主机的推出,Colantonio发觉EA的发展目标出现了一些变化,比起Origin Systems公司出品的游戏,EA对于运动类型的游戏更感兴趣。Colantonio认为待在EA的工作已无法满足他的创造思维,因而离开了EA。之后进入英宝格(Infogrames)工作的期间,他获得叔叔的资助,在1999年与其他几位伙伴一同成立了「Arkane Studio」。[4]

2000~2009年

Arkane Studio成立后,最初Colantonio想要制作一款《地下创世纪》系列的续作《地下创世纪III》,也获得《地下创世纪》系列制作人Paul Neurath的,然而该系列版权在EA手中,EA要求Colantonio同意一些条件否则就不允许开发续作。Colantonio无法接受这些条件,转而开发一款具有《地下创世纪》精神的全新游戏,也就是后来于2002年发售的《地城英雄志》。[4]《地城英雄志》在发售前曾面临找不到发行商的困境,最后在发行商JoWooD娱乐的帮助下才得以发售。作为工作室的首款游戏,虽然《地城英雄志》获得了广泛好评,但实际销售却不尽理想,被认为是商业失败。[4]

《地城英雄志》的良好名声引起了Valve公司的注意,在与Valve交流和协议之后,Arkane Studio决定使用Valve旗下的Source引擎来开发《地城英雄志》的续作。但由于《地城英雄志》本身销售状况不佳,导致几乎没有发行商愿意承包续作。此时育碧公司找上了门,但不是对《地城英雄志》续作有兴趣,而是对其使用的游戏引擎感兴趣。为了能经营下去,Arkane Studio同意为育碧开发一款《魔法门系列》的新作,以Source引擎进行开发,也就是后来在2006发售的《魔法门 黑暗弥赛亚》。该作继承了《地城英雄志》的部分要素,强化了战斗系统并降低了角色扮演的成分。2006年,Colantonio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成立了新的分部,将法国总部交给其他人管理。[4]

在2006到2007年期间,Arkane Studio默默地忙于一项开发计划,就是与Valve合作开发一款《战栗时空系列》的新作「Return to Ravenholm」,[5]但开发到一半就被取消了。这项未曾公开的计划直到2012年才被Valve员工揭露出来。[6]2007年,Arkane Studio宣布正在制作一款原创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The Crossing」,使用Source引擎进行开发。该作强调一个名为「穿越模式」的创新概念,也就是结合单人模式与新的多人连接机制,当玩家正独自游玩一个关卡时,其他在线玩家可以中途才加入并一同作战,无须像以往那样必须等到战局开始才能一起游玩。虽然工作室对这项计划信心满满,但开发所需预算可能会高达2千万美金,很少发行商愿意承担如此庞大的风险,当时Valve也没什么意愿投资大量资金在第三方游戏。[7]资金问题让工作室备感压力,在这期间EA前来洽谈合作,希望Arkane Studio能协助开发一款名为「LMNO」的新作,这项计划由知名导演史蒂芬·史匹柏主导。由于EA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待遇,最后Arkane Studio选择在2009年中止了「The Crossing」计划,转而加入「LMNO」的开发。但到了2010年,EA宣布取消了「LMNO」开发计划。[4]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工作室也曾协助开发其他大厂的游戏,诸如动视的《决胜时刻:战争世界[8]2K Games的《生化奇兵2》。[9]

在2006年Colantonio前往美国奥斯汀成立分部之后,他和游戏设计师Harvey Smith经常进行交流,Harvey Smith曾参与设计《创世纪VIII:异教徒》、《网络奇兵》、《黑客入侵》等知名游戏,Colantonio和他早已认识并且长期保持联系。在这期间,他们俩人一起设计出一套类似超能力忍者的构想,成为日后《冤罪杀机》的雏型。2008年,Harvey Smith正式加入Arkane Studio。[4]

2010年以后

2010年8月,工作室被贝塞斯达软件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收购为旗下子公司。[3]根据Colantonio在访谈中透露,早在《地城英雄志》的开发期间就曾经和贝塞斯达软件进行接洽。之后在工作室为《地城英雄志》续作寻找发行商的期间,贝塞斯达软件也曾对这续作抱有兴趣,但等到联系上Arkane Studios时工作室已经和育碧签订开发合约。在2007年以后,贝塞斯达软件主动前来接洽,希望Arkane Studios能制作一款结合第一人称、动作、角色扮演要素的游戏,这段时间双方的交互交流也成为日后合作的契机之一。[4]

2011年7月,贝塞斯达软件宣布了《冤罪杀机》的开发消息,该作是一款第一人称的动作冒险游戏,结合超能力与潜行的游戏机制。该作于2012年发售,获得广泛好评,[10]并且销量超乎贝塞斯达软件的预期,让他们开始考虑推出续作。[11]

2015年6月,于E3 2015展上宣布将推出《冤罪杀机2》,在前作的基础上强化了游戏系统并改成双主角的故事路线。该作于2016年发售,并获得普遍正面的评价。[12]

2016年6月,于E3 2016展上宣布将推出《猎魂》,[13]该作是一款带有恐怖元素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过去被中止开发的《猎魂2》的重启版本。该作于2017年5月发售。[14]

2017年6月,在《猎魂》发售的两个月后,Arkane Studios的创办人Raphaël Colantonio宣布卸任首席执行官职位,并将管理职务交给Harvey Smith。他表示将会多花时间陪伴家人并且思考未来的新方向。[15]

2019年6月,在E3 2019中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死亡循环》(Deathloop)的全新作品。[16]2020年6月,在索尼网络直播活动中确认本作将登陆新世代主机PlayStation 5,此外也会推出Windows版。[17]

2020年9月21日,微软宣布全资收购Arkane Studios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Arkane Studios随之成为微软旗下的子公司。

开发游戏列表

年份 游戏标题 类型 平台 发行商 备注
2002 地城英雄志 动作角色扮演 WindowsXbox JoWooD娱乐
Arkane Studios
不适用
2006 魔法门之黑暗弥赛亚 Windows、Xbox 360 育碧
2008 决胜时刻:战争世界 第一人称射击 Windows、PlayStation 3Wii、Xbox 360 动视 协助开发
2009 KarmaStar 策略 iOS Majesco Entertainment 不适用
2010 生化奇兵2 第一人称射击 Windows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Xbox 360Xbox One 2K Games 协助开发
2012 羞辱 动作冒险潜行 贝塞斯达软件 不适用
2016 羞辱2 Windows、PlayStation 4、Xbox One
2017 猎魂 第一人称射击、生存恐怖
羞辱:界外魔之死 动作冒险、潜行
2019 第一人称射击 MachineGames合作开发
德军总部:网络骑兵 Windows、PlayStation 4
2021 死亡循环 第一人称射击、动作冒险 Windows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 Arkane里昂主导开发,由于商业协议限制,本作由PS5限时独占一年
2023 第一人称射击 WindowsXbox Series X/S Arkane奥斯汀主导开发
待定 漫威刀锋战士 (电子游戏) 第三人称动作 待公布 Arkane里昂主导开发

开发中止

中止年份 游戏标题 类型 平台 发行商
2007 Return to Ravenholm 第一人称射击 不适用 Valve
2009 The Crossing 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
2010 LMNO 第一人称射击、动作角色扮演 Microsoft Windows 美商艺电

参考数据

  1. .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2. . Austin Chapter. International Game Developers Association. 2006-07-07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3).
  3. Matas, Jeff. . Shacknews. GameFly Media. 2010-08-12 [201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6).
  4. Pitts, Russ. . Polygon. 2012-06-27 [201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5. . Lambda Generation. 2012-01-12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6).
  6. . Lambda Generation. 2012-01-13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7).
  7. Hester, Blake. . Polygon. 2018-01-30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0).
  8. . VG247.com. [2015-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9).
  9. . GameSpot. 2009-07-10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9).
  10. Tom Ivan. . 电脑与电子游戏. 2012-10-09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0).
  11. RU.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12-11-28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6).
  12. Henson, Ben. . Game Informer. 2015-12-19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7).
  13. O'Conner, James. . VG247. 2016-06-13 [2016-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14. Takahashi, Dean. . Venture Beat. 2017-01-25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5).
  15. Caldwell, Brendan. . Rock Paper Shotgun. 2017-06-27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16. RU.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19-06-10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17. 犬拓. . 巴哈姆特电玩信息站. 2020-06-12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