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K

AMK是九十年代其中一支最具代表性的香港本地独立乐队(全名Adam Met Karl),亦是公认为香港首支独立流行乐队[1]。乐队内核成员有关劲松麦海珊许惠琛和玲玲(鼓机)。

AMK
组合
音乐类型Indie
出道地点 英属香港
活跃年代1989年至1996年
已离开成员
关劲松
麦海珊
许惠琛
玲玲(鼓机

1989年六四事件后,关劲松麦海珊黑鸟乐队摩士公园的演出认识,然后再经登报找结他手、鼓手,组成乐队[2]。早期受庞克后庞克影响,由组成直到1991年,不少成员加入和离队。1992年,Adam Met Karl改名为AMK,内核成员开始稳定,一直维持直到1996年解散[3]。后期曲风演变成瞪鞋摇滚、噪音流行、独立流行。由组成开始至1994年,AMK曾多次现场演出,包括于艺穗会剧场(集感Live)[4]高山剧场(香港国际独立音乐节)[5]荃湾大会堂、上环文娱中心、Music Union,1994年最后一次在修顿球场演出后,同年夏天,他们宣布不再作任何现场演出[1]。AMK在1995年为林海峰电影天空小说插曲一人分饰两角作曲与编曲,由王菲主唱。1996年为完成与Music Factory的唱片合约,而推出最后一张唱片《劲歌金曲大雀局》后,乐队正式解散。

乐队影响及后的独立流行乐队。2002年6月,在草地上、False Alarm、22 Cats等乐队自资于艺穗会举行一场致敬音乐会「灿若繁星」,2004年维港唱片推出致敬唱片In The Name Of AMK,参与乐队包括my little airport、野良犬、粉红A、咖啡因公园等[6]

名字由来

AMK全写为Adam Met Karl,即亚当·斯密遇上卡尔·马克思(欧洲两个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在现实中不曾相遇),由于初期成员音乐喜好各有不同,「就像一些极端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于是关劲松便为以此命名乐队。[7]

特点

AMK的歌曲围绕「生活政治」,亦回应当时时事、性别、音乐圈议题,例如谈双性恋的《败不》、歌颂冰心的《灿若繁星》,亦有触及爱滋病援交包二奶等题目。他们后来在访问忆及,六四事件引发他们开始关注社会,亦影响他们组成乐队[8]

音乐

专辑

  • 1992年: 《Love EP》(以Adam Met Karl名义出版)
  • 1993年: 《EP Boxset》
  • 1994年: 《翻版 EP》
  • 1995年: 《请让我回家》
  • 1996年: 《劲歌金曲大雀局》
  • 2009年: 《History》(二十周年结集,包括以上专辑歌曲及收录现场演出DVD)

相关专辑

  • 1995年: 《一人分饰两角》 (王菲专辑,同名歌曲由AMK作曲与编曲)
  • 2004年: 《in the name of AMK》 (致敬专辑)
  • 2005年: 《温室汽球》 (周国贤专辑,收录翻唱AMK歌曲《请让我回家》)
  • 2007年: 《Zoo Is Sad, People Are Cruel》(my little airport合辑,收录翻唱AMK歌曲《山顶公仔波板糖》)

参考数据

  1. 袁智聪. . 香港01扭耳仔.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2. 麦海珊、龚志成. . 明报世纪. 2009-11-06.
  3. 麦海珊. . 个人网页.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4. 袁智聪. . 香港01扭耳仔. 2018-01-20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5. 陈智德. . 联经出版公司. 2013-11-15: 104. ISBN 9789570843019.
  6. 袁智聪. .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7. . 香港. 1994.
  8. . Youtube. [201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