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8+92010年代台湾新兴的阶级歧视词汇,源自当地民俗「八家将」的台语发音。因刻板印象中八家将阵头参与者多为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历较低的年轻男性,且不少与黑道有链接,就被网民用来指代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历较低的年轻男性,而不再用来指称八家将阵头。[1]

台湾解严后,许多家将阵头被黑道操控,组成阵头的成员多为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历较低的年轻男性。家将除了参与宗教、民俗活动外,社会新闻报导也出现不少以家将为名,涉及聚众斗殴、使用毒品贩毒、飙车、误人子弟、诱拐少女、暴力讨债、性侵害犯罪集团和诈骗集团,逼良为娼为生计[2][3][4]。而这也导致了许多对8+9强烈且难以改变的负面刻板印象

约2010年代,这个用语开始在网络文化中,被网民用来指代社会经济地位与学历较低的年轻男性[5][6][7]。这个用语在当地具有负面意涵,与「不良少年」或「屁孩」意义近似。有评论认为,被称为「8+9」的群体,其行为也常不符合社会多数道德价值,例如会聚众斗殴、飙车,或在网络上「呛声」与人笔战。[1]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蔡宜文. . 愿景工程. 2022-04-19 [202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2).
  2. . [2015-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3. .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4. .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5. . [2015-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7).
  6. . [2015-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7. .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