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决赛
1999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决赛于1999年7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玫瑰碗体育场举行,决出1999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的冠军得主。东道主美国队与中国队在常规时段一球未进,后续两段黃金入球加时赛仍未决胜负,最终在互射十二碼阶段以美国5比4取胜结束[1][2]。
賽事名稱 | 1999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 | ||||||
---|---|---|---|---|---|---|---|
| |||||||
美国队在互射十二碼阶段5比4取胜 | |||||||
日期 | 1999年7月10日 | ||||||
球場 | 帕萨迪纳,玫瑰碗 | ||||||
妮可·佩蒂娜(瑞士) | |||||||
入場人數 | 90,185 | ||||||
← 1995 2003 → |
这场比赛是美国竞技运动史上最重要的一场赛事[3],有9万多名球迷亲临现场观赛[4]。布兰迪·查斯顿庆祝绝杀进球的照片登上《運動畫刊》封面,成为美国女性运动员的代表形象[5]。而对于取得亚军的中国女足来说,这场比赛是她们在女足世界杯史上的最好成绩。
决赛球队
参加决赛的两支球队都代表着女子足球的最高水准。美国队曾赢得1991年女足世界杯的冠军、1996年奥运会的金牌,中国队则拿下1996年奥运会银牌,并在1999年的阿爾加維盃决赛中击败美国,而美国队前锋米娅·哈姆和中国队前锋孙雯在女子足坛的声量极高[6][7]。
美国队若在这场比赛中获胜,将成为第一支在本土赢得女子世界杯冠军的球队。与此同时,中国队则有望通过这场比赛,与美国队和挪威队一道成为世界杯冠军[6][7]。
晋级过程
美国队以东道主身份自动获得参赛资格[8],无需参加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举办的资格赛。中国队则在1997年亞足聯女子錦標賽中第六次夺得冠军,晋级决赛圈。
参加决赛前,小组赛位列A组的美国队轻松晋级,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场2比1落后的情况下,以3比2战胜德国队,其后又在半决赛2比0击败巴西[9]。中国队则从D组晋级淘汰赛,在四分之一决赛击败俄罗斯,半决赛击败卫冕冠军挪威,成功晋级决赛[10]。
美国 | 轮次 | 中国 | |||||||||||||||||||||||||||||||||||||||||||||||||||||||
---|---|---|---|---|---|---|---|---|---|---|---|---|---|---|---|---|---|---|---|---|---|---|---|---|---|---|---|---|---|---|---|---|---|---|---|---|---|---|---|---|---|---|---|---|---|---|---|---|---|---|---|---|---|---|---|---|---|
对手 | 比分 | 小组赛 | 对手 | 结果 | |||||||||||||||||||||||||||||||||||||||||||||||||||||
丹麥 | 3–0 | 第一轮 | 瑞典 | 2–1 | |||||||||||||||||||||||||||||||||||||||||||||||||||||
奈及利亞 | 7–1 | 第二轮 | 7–0 | ||||||||||||||||||||||||||||||||||||||||||||||||||||||
3–0 | 第三轮 | 3–1 | |||||||||||||||||||||||||||||||||||||||||||||||||||||||
最终排名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 ||||||||||||||||||||||||||||||||||||||||||||||||||||||||
对手 | 结果 | 淘汰赛 | 对手 | 结果 | |||||||||||||||||||||||||||||||||||||||||||||||||||||
德國 | 3–2 | 四分之一决赛 | 俄羅斯 | 2–0 | |||||||||||||||||||||||||||||||||||||||||||||||||||||
巴西 | 2–0 | 半决赛 | 挪威 | 5–0 |
比赛
战况
1999年7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玫瑰碗体育场举行,决出1999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的冠军得主。东道主美国队与中国队在常规时段一球未进,后续两段黃金入球加时赛仍未决胜负,最终在互射十二碼阶段以美国5比4取胜结束。美国队第二次赢得女子世界杯冠军[1]。
常规时段中,双方机会不多,比赛打得较为平淡。到了加时赛,中国队范运杰尝试头球破门,但被美国队克丽丝廷·利利挡下[11]。由于两支球队都没有进球,比赛拖入点球大战。首轮点球,中国队谢慧琳先下一球,美国队卡拉·奥弗贝克后来居上。第二轮,邱海燕再下一城,乔伊·福西特迎头赶上。第三轮,中国队刘英负责点球,但被美国门将布里安娜·斯柯里救下;斯柯里曾提前走出球门底线,但裁判没有判罚,而是判定扑救有效,刘英未获得重新开球的机会。之后克丽丝廷·利利射穿中国门将高红的球门,为美国拿下一球优势。之后张欧影、米娅·哈姆和孙雯都有进球,决胜一球落在了美国队布兰迪·查斯顿的身上。结果查斯顿成功破门,让美国队在本土拿下女足世界杯[12][13][14]。
详细
美国[15]
|
中国[15]
|
|
|
助理裁判:
|
赛后
美国队成为第一支两夺女子世界杯冠军的球队[16]。布兰迪·查斯顿脱掉上衣,露出运动胸罩庆祝进球的画面次日登上《運動畫刊》、《時代雜誌》及各大报纸的版面[17][18]。虽然外界批评这一举动不够得体、有失庄重,但它已经成为了女子体坛最具标志性的时刻[19]。中国媒体批评美国门将斯柯里提前走出球门底线扑球的行为“作弊”,斯柯里表示自己并非故意越界,而且越界的不止她一个人[20][21]。
这场比赛创下女子体坛现场观众人数及收视率的纪录,激起民众广泛关注女子足球[22]。报道指现场观众人数达90185名,创下女子体坛的新高[23],尽管1971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墨西哥城阿茲特克體育場举行)的非官方观众人数约为11万人[24]。这一纪录到了2022年才被打破,巴塞罗那女队和皇马女队在巴塞罗那魯營球場进行的2021–22年歐洲女子冠軍聯賽四分之一决赛吸引91553人现场观看[25]。在美国,决赛的平均收视人数为1790 万,高峰人数4000万,创下美国收视史新高,直到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和2015年国际足联女子世界杯决赛才被打破[26]。
参考资料
- . FIFA.com.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8).
- Reynolds, Charles. . The Independent. 1999-07-11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 . Los Angeles Times. 2012-07-13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7).
- . Milwaukee Express. 2011-07-11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 Longman, Jere. .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7-05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 .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7-07 [201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Longman, Jere. .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5-20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 . Courier News. 1999-06-20: 50 [2020-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Newspapers.com.
- . FIFA.com.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 . news.bbc.co.uk.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 . Sports Illustrated. 1999-07-11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01).
- Faison, Seth. .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7-12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 Reynolds, Charles. . The Independent. 1999-07-10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 Gee, Alison. . BBC Sport. 2014-07-13 [2014-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DiCicco, Tony. (PDF). unitedsoccercoaches.org. United Soccer Coaches: 2. May 2000 [2018-01-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9-06).
. ABC Sports (Television production) (Pasadena, California: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1999-07-10. - Jones, Grahame L. . Los Angeles Times. 1999-07-11: B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 Longman, Jere. .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7-05: D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 Hersh, Philip. . Chicago Tribune. 2009-07-14: 6 [2019-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 Glendenning, Garry. . The Guardian.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 Farley, Maggie. . Los Angeles Times. 1999-07-15: D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 Vecesy, George. .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8-08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 Armour, Nancy. . Houston Chronicle. Associated Press. 2011-07-15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9).
- Longman, Jere. . The New yYork Times. 1999-07-11: A1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 Wilson, Bill. . BBC News. 2018-12-07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 Marsden, Sam; Llorents, Moisés. . ESPN.com. 2022-03-30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7).
- Carter, Bill.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6-23: B14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