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
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是指1988年海南省建立之初出现的房地产繁荣,1992年随着住房改革和南巡讲话海南房价一飞冲天,但随着1993年6月24日国务院颁发“国16条”控制经济过热,海南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崩盘,95%以上的房地产企业破产,间接导致大量国有银行坏账率飙升,仅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四大行坏账就高达300亿元,当时流传海南有三绝——“天涯、海角、烂尾楼”。海南的楼市崩溃业带动全国楼市进入寒冬,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西北海,因房地产泡沫烂尾楼数量超过海南三亚,被戏称为“泡沫经济博物馆”。
过程
海南建省与特区热
1988年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年,中国政府在设立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大经济特区后积累了城市经济改革的许多经验,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选定了海南作为新的改革基地。当时的海南虽然属于沿海地区,但农业人口超过80%,城市化水平低下,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8年8月23日,中央下令海南脱离广东省独立建省,并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海南作为当时中国最新、最大且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吸引力全国大约10万人前来,一时有“十万人才下海南”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海南是下一个深圳,海南发展机会不容错过。建省前两年,由于大量人口涌入,住房出现紧缺,不少人抓住商機开发房地产,一时仅仅700万不到的海南省就有2万多家房地产公司成立,海南三亚、海口等地的房价在1300元-1400元/平方米之间。[1][2][3]
住房改革与邓小平南巡
1992年邓小平开始南巡讲话,坚定改革开放的市场信心,接着中央提出加快住房改革,同时国务院批准海南吸引外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在利好刺激下,海南的房地产开始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有“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的口号。1992年海口房价翻4倍多,直达5000每平米,地价也从1991年每亩几十万涨到1993年每亩600多万。[4]海南的房地产投资突飞猛进,海口经济增长率达到83%,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房地产业。[5]
房地产调控
1993年6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突然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次日颁布“国16条”限制债务扩张、削减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房企和炒房客都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房价也开始一落千丈。根据时候统计95%的房地产公司在调控中倒闭,海南全省留下烂尾楼600多座,积压资金800亿元,国有四大行坏账300多亿。由于当时券商可以直接投资房地产,因此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证券公司都直接参与了海南房地产泡沫并损失惨重,证监会吸取教训在2001年全面禁止券商直接投资。海南省为了解决房地产所带来的金融问题,设立了海南发展银行接管省内信托机构,结果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因挤兑而倒闭。海南的烂尾楼直到2008年才由政府清理完毕。[4]海南也因为这些烂尾楼,为人戏称为三大景观——天涯、海角和烂尾楼。海南房价的破裂也导致全国性房市震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