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法国立法选举

1936年法国立法选举,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第16届立法选举,举行于1936 年 4 月 26 日和 5 月 3 日。该选举产生了第三共和国的最后一届议会,此外也是二战前法国的最后一次选举。此次选举的候选人人数创下法国历史新高:4807位候选人争夺法国众议院的618个席位;在塞纳省一省内就有1402位候选人。 [1]

1936法国立法选举

1936年4月26日与1936年5月3日

法国众议院共有610个席位
获取绝对多数需要306个席位
已登記選民11,795,000
投票率9,847,266 (83.5%)
  多數黨 少數黨 第三大黨
 
领袖 莱昂·布鲁姆 爱德华·达拉第 路易·马林
政党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激进党 共和联盟独立经济、社会与农民行动
代表选区 纳博讷 奥朗日 默尔特-摩泽尔省
上届结果 132席 160席 59席
赢得席次 149 110 100
席次差额 17 50 41
民選得票 1,955,306 1,422,611 1,475,793
得票率 19.86% 14.45% 15.2%
得票变动 0.65% 4.73% 2.89%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领袖 皮埃尔-埃蒂安·弗朗丹 莫里斯·多列士
政党 民主联盟-独立激进党 法国共产党
代表选区 约讷省 塞纳省
上届结果 121席 10席
赢得席次 82 72
席次差额 39 62
民選得票 2,089,166 1,502,404
得票率 21.33% 15.26%
得票变动 1.89% 6.94%


选前政府

阿尔贝·萨罗
激进党 (共和联盟)

當選政府

莱昂·布鲁姆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人民阵线 )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激进党左翼、共产国际法国支部(即日后的法国共产党)和其他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击败了1934 年 2 月 6 日危机起一直维持执政地位的共和派联盟,从而赢得了选举。莱昂·布鲁姆当选议会主席。

本次选举中,法国激进党的得票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工人国际法国支部超越,但仍在法国政坛中扮演重要角色。

地区选举结果

  • 法国共产党的前身——共产国际法国支部的得票率翻了几番:从1932年的11位共产国际法国支部议员、8位工会成员发展到1936年的72位议员。已工业化的城郊地区、各大城市的工人区成为了法共的重要票仓;此外,他们在法国中部、南部的农村地区的支持率有了明显提升,如多尔多涅省洛特-加龙省的情况。
  • 激进党的部分选票流失至了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和共产国际法国支部,但也有一些流失到了右翼。
  •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得票率略有下降。在工人阶级为主的城郊地区,该党的影响力下滑了;但在布列塔尼地区,该党取得了一定量选票,这让右派深感沮丧。
  • 本次选举中,4月26日的首轮选举仅产生174个席位,其他424个由5月3日的决胜选举产生。右翼在决选中的表现较首轮更好。

结果

普选结果

 
政党联盟 得票数 得票率(%) 政党名称 政党缩写 得票数 得票率(%)
  人民阵线 5,628,321 57.17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SFIO 1,955,306 19.86
法国共产党 PCF 1,502,404 15.26
激进党 PRRRS 1,422,611 14.45
其他左翼 DVG 748,600 7.60
  中右翼 4,202,298 42.68
民主联盟独立激进党大众民主党 AD-RI-PDP 2,536,294 25.76
共和联盟,独立候选人,保守派候选人 FR 1,666,004 16.92
其他政党 Div 16,047 0.16
总计 9,846,666 100
弃权票: 17.75%
普选结果
AD-RI-PDP
25.76%
SFIO
19.86%
FR
16.92%
PCF
15.26%
PRRRS
14.45%
DVG
7.60%
Others
0.16%
普选结果(政党联盟)
人民阵线
57.17%
中右翼
42.68%
其他
0.16%

议会党团

联盟 政党 席位
左翼
法国共产党(PCF) 72
无产阶级团结党(PUP) 6
工人国际法国支部(SFIO) 149
社会主义共和联盟(USR) 29
中左翼
激进党(PRRRS) 110
激进党-卡米尔·佩莱坦派 (PRS-CP) 3
阵线党 2
青年共和国(PJR) 4
独立左翼 11
中右翼
独立激进党 39
民主联盟 (法国) 43
中间派共和党 16
大众民主党 13
右翼
独立经济、社会与农民行动 40
共和联盟民族-共和联盟独立人士联盟 60
独立共和派 13
合计 610

参考资料

  1. "French elections a task for vot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New York Times. 20 April 1936. Page 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