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舉行的第1任臨時大總統選舉。結果由孫中山以16票當選臨時大總統黎元洪以17票當選臨時副總統。孫文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職,並宣佈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而黎元洪則於1月8日在武昌就職。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

1911年12月29日
 
获提名人 孫中山 黃興 黎元洪
政党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共進會
选举人票 16 1 0
得票率 94.11% 5.88% 0%

當選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背景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湖北會議,組織臨時政府。南京光復後,各省代表於12月14日在南京開會。12月15日,浙江代表陳毅報告袁世凱贊成共和,於是各省代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並承認日前在上海所奉之大元帥、副元帥,並將「組織大綱」增加1條「臨時大總統未舉定以前,其職權由大元帥暫任之」,虛位以待袁世凱。

12月4日,當各自代表赴武昌時,留上海代表忽然選舉大元帥副元帥。選舉結果,黃興得16票,當選大元帥,黎元洪得15票,當選副元帥。在武昌的各省代表得知消息後,表示不予承認,並由黎元洪電上海撤銷。後來因時勢要求,復予承認。但當時駐南京代表的蘇浙兩軍,屬意黎元洪為大元帥,於是各省代表在12月16日,有大元帥副元帥倒置的建議。12月17日,黃興力辭大元帥之職,並推舉黎元洪為大元帥,而各代表公決,黎元洪為大元帥。直到12月23日,黎元洪說受大元帥名義,並委任副元帥代行職務,使各代表不知所措。而孫文於12月25日抵上海,並將大元帥、副元帥之問題懸而不議,決定於12月29日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

選舉情況

臨時大總統、副總統選舉

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臨時大總統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一條:「臨時大總統,由各省都督代表選舉之;以得票滿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代表投票權,每省以一票為限。」選出。參加選舉的有直隸、奉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三人。大总统候选人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孫中山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湖南代表譚人鳳投給同鄉黃興,一说浙江省代表所投[1]),當選為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大總統。[2]

选举临时大总统的43名代表名单如下:[3]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摄影。该照片上共有47个人物。其中包括来自十七个省的43名代表,以及监票员刘之洁(左侧着军装站立者)等工作人员。[3]前排右6汤尔和,右9王宠惠;中排右4赵仕北,右10林森;后排右1王正廷,右2胡瑛,右10居正,右11吴景濂

1912年1月3日,各省代表會舉選舉臨時副總統大會。出席代表34人,有被選舉資格者,為黎元洪、黃興。結果,選舉票17張,黎元洪得全票,當選中華民國第1任臨時副總統。

得票情形

政黨 候選人 票數 百分比
中國同盟會 孫文 16票 94.11%
中國同盟會 黃興 1 5.88%
共進會 黎元洪 0票 0%
總計 17票 100.00%

臨時副總統選舉

政黨 候選人 票數 百分比
共進會 黎元洪 17票 100%
中國同盟會 黃興 0票 0%
總計 17票 100.00%
左为“候选人题名”,右为“当选人”。1911年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各省代表均希望收藏选票。经参议院同意,江苏代表袁希洛以墨笔在长方形毛边纸上按原选票的格式抄写17份,补写题识,加盖参议院章之后交各省收藏。[4]

參考文献

引用

  1. . [202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2. . [2012年3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日).
  3. 薛恒,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代表人数人员考,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4期
  4. . [201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1).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