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年大彗星
1556年大彗星(The Great Comet of 1556,現代命名法稱為 C/1556 D1)是一顆彗星,首次出現在1556年2月,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有觀測到。這顆彗星似乎在2月底之前在一些地方被看到,但直到3月第一週的中間才被普遍觀測到。它的表觀直徑等於月球的一半,據說尾巴類似於“火炬被風吹動時的火焰”。科尼利厄斯·海馬(海馬·弗里修斯之子)表示,這顆彗星首次出現時的頭部與木星一樣大,其顏色與火星相似[1]。
查理五世彗星
1556年大彗星也被稱為查理五世的彗星。當皇帝第一次看到它時,他目瞪口呆地站著,驚呼道:「通過這個可怕的跡象,我的命運召喚了我。」 查爾斯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征服後退出這個世界。他認為這顆彗星標示著上天的旨意,於是趕緊前往普拉森舍(Placentia)的聖尤斯特修道院[2]。
一篇匿名的英文論文“熾熱的凝視”(1618年)談到這顆彗星如下:
在查理大帝的時代,出現了一顆熾熱的星星,在皇帝的沉思中,他的眼睛認真地盯著那顆星星,深思著,最後陷入了對這顆星星的意義的巨大驚訝中;並派了一位名叫埃吉納德的哲學家來和他討論這顆星星,最後說,它的出現確實威脅到了他的某種可怕的災難。[2] |
當代宗教解釋
1556年訪問廣州的葡萄牙多明尼加修士加斯帕·達·克魯茲將這顆彗星與毀滅性的1556年陝西地震聯繫在一起。在他於1569年出版的書中,他想知道這顆彗星是否不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整個世界的災難標誌:甚至可能是反基督誕生的標誌[3]。
據稱與1264年大彗星有關
約翰·羅素·欣德的計算基於從康拉德·利科斯滕斯圖表中推導出的元素,以及從舊記錄中收集的一些其它粗略數據,並將他獲得的結果與劍橋修士賈爾斯(Friar Giles)對1264年大彗星的描述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正如前一個世紀的理查德·鄧索恩一樣,查理五世的彗星是1264年彗星的回歸。無論如何,他發現有很大的概率支持他得出的結論,並認為這些年的主體是相同的。因此,他得出結論,回歸近日點可能是在19世紀中葉,即1848年至1850年。這一預測失敗了,截至2009年,沒有觀測到與這兩顆彗星的軌道元素相匹配的彗星。大衛·A·薩金特(David A. Sargent)寫道,現有證據表明1264年和1556年的彗星之間沒有關聯[4]。
參考資料
- John Russell Hind. . Pontoon: G. Hoby, London. 1848: 33.
- Lady Randolph Spencer Churchill. . John Lane London and New York. 1900: 40.
- Cruz, Gaspar da, , Boxer, Charles Ralph (编), , Issue 106 of Works issued by the Hakluyt Society, Printed for the Hakluyt Society, 1953 (Translation of da Cruz's 1569 book, with C.R. Boxer's comments)
- Seargent, David A. .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9: 99. ISBN 978-0-387-09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