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
黄鼬(学名:,英语:,kolinsky)古名鼪[2]、鼶、鼠狼[3],俗名黄鼠狼[4]、黄皮子[5],也叫喜马拉雅鼬或者西伯利亚鼬,属于鼬科鼬属,是一种小型的食肉动物。其种加词“sibirica”意为“西伯利亚的”。
黄鼬![]()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鼬科 Mustelidae |
属: | 鼬属 Mustela |
种: | 黄鼬 M. sibirica |
二名法 | |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1773 | |
![]() | |
绿 — 原生种, 红 — 引入种 |
特征

其身体细长,腿较短,尾巴长度是身体的一半。毛发呈红黄色,嘴巴和下巴的毛发呈白色,前脸有黑色绒毛。其冬毛密而软,针毛长3—4 cm(1.2—1.6英寸)[6]。 成年雄性体长28—39 cm(11—15英寸),雌性长25—30.5 cm(9.8—12.0英寸)。雄性尾巴长15.5—21 cm(6.1—8.3英寸),雌性长13.3—16.4 cm(5.2—6.5英寸)。雄性体重650—820 g(23—29 oz),雌性重360—430 g(13—15 oz)[7]。
习性
巢穴
它们会在枯木或树干下挖洞,但也会利用其他动物的现成的巢穴。其巢穴长0.6—4.2米(2英尺0英寸—13英尺9英寸),深0.2—1.3米(7.9英寸—4英尺3.2英寸)。成年个体一般有一个常住的巢穴和最多五个临时巢穴,相互间距离达数千米。育儿时,它们会在巢穴的中端或末端另外挖掘一个育儿室,铺垫上鸟羽或鼠毛 。[8]
食物
它们主要以啮齿类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田鼠、松鼠、土拨鼠、飞鼠等)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有时甚至会吃鱼。在其分布范围的西部,水䶄是它们最喜欢吃的动物,东部的黄鼬则更多以田鼠、家鼠为食。乌苏里兰的黄鼬在冬季也会吃狼或黄喉貂吃剩下的动物尸体。它们会吃的果实包括松仁和奇异果。它们每天能吃下100–120克食物,有存储多余食物的习性[9]。
繁殖
它们在春季发情,交配时长可达35分钟。其妊娠期约38–41天,但也有仅28天的例子。它们一次产4至10只幼崽,出生时看不见东西,体表毛发稀疏,随后的十天内会长出黄色毛发,一个月后才能睁开眼睛。哺乳期约两个月,秋季就能长到成年体型(但仍有乳牙,毛色也比成年体深),开始独自谋生了。[10]
与人类的关系

黄鼬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 (即狼毫),因此很受画家的欢迎。此外,它们会偷吃各种家禽,就算吃不完也会将其他家禽杀掉[11][12]。中国也有“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民谚[13]。
虽然它偶尔会危害家禽,但中国民间认为黄鼠狼具有灵性,称其为“黄大仙”、“黄仙”[13]。此外,黄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13]。
参考资料
- Duckworth,"" J.W. & Abramov, A.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01-14].
- 郭璞注《尔雅》《方言》《山海经》;宋·邢昺《尔雅注疏》、南朝梁·顾野王《玉篇》。
- 《尔雅·释兽》《注》江东呼鼬鼠为鼪,能啖鼠。俗呼鼠狼。
- 《神农本草经》鼬,一名黄鼠狼。又名鼪鼠。又名𪕸鼠。又名地猴。另见《本草纲目》卷五下〈兽部〉黄鼠狼 鼠狼条。
- https://www.zdic.net/hans/%E9%BB%84%E7%9A%AE%E5%AD%90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52–1054页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57页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74页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71–1073页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76页
- Heptner & Sludskii 2002,第1078页
- Pocock 1941,第364页
- 詹叶青. . 扬州时报. 2017-08-15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 . 新华网转科技日报. 2020-04-08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 . 北晚新视觉. 2020-04-09 [2020-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