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的一种植物。黄芩的根是一种草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
黄芩![]()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唇形目 Lamiales |
科: | 唇形科 Lamiaceae |
属: | 黄芩属 Scutellaria |
种: | 黄芩 S. baicalensis |
二名法 | |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 |
异名 | |
Scutellaria macrantha Fisch.[1] |
中药用途
黄芩的根可入中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一般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炎。北京农村老百姓用其叶代替茶叶。黄芩是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多味中药的主要配方。
日本、台湾都有报道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出现急性肝炎,可能是其中的黄芩引起的。[3][4][5]
黄芩含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去甲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6]及β-谷固醇等[7]。
主要治理实火,能够解热解渴,促进排便,止血安胎。
参考文献
- . USDA.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2).
- 侯敏; 马秀敏,丁剑冰. . 科技导报. 2009-03-04, 27 (0904): 98–101 [2010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2).
-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小柴胡颗粒(冲剂、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方舟子,新语丝,2009-01-19造访
- [9]Itoh S et al, Dig Dis Sci. 1995, 40(8):1845-8
- Hsu LM et al, J Chin Med Assoc. 2006, 69(2):86-8
- Li, Hua-Bin; Chen, Feng.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5-05, 1074 (1-2): 107–110. doi:10.1016/j.chroma.2005.03.088.
- Yang LX, Liu D, Feng XF, Cui SL, Yang JY, Tang XJ, He XR, Liu JF, Hu SL. .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2002, 27 (3): 166–70. PMID 12774393 (中文).
参看
- 北美黄芩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黄芩 |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黄芩 |
- 黄芩 Huangq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黄芩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黄芩 Huang Q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繁体中文)(英文)
- 栀子苷 Jasminoid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 黄芩素 Baicale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草药化学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