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
生平
明命十年(1829年)[1],黄耀出生在广南省奠磐府延福县富姜上总春台洲(今属广南省奠磐市社奠和社)的一个书香门第里。嗣德元年(1848年),参加承天场乡试,考中举人[2]。嗣德六年(1853年),参加会试,并在随后庭试中考中副榜[3]。初授翰林院检讨,历任蓬山、绥远知县、静嘉知府,后因心怀不满,降为京县知县。嗣德十七年(1864年),平定阮福洪槢的叛乱。后升任谅江、多福知府,颇有政绩。再升南定按察使,迁北宁布政使。
嗣德三十年(1877年),黄耀升署刑部参知,不久改为吏部参知,兼管都察院。他为官公正,铨举官员时不徇私,以“廉正”著称。次年(1878年),南义发生饥荒,他充任钦差,前往赈灾。
嗣德三十三年(1880年),黄耀升署河宁总督。嗣德三十五年(1882年)三月,法国发动北圻远征,法国将领李维业攻打河内,黄耀奋起抵抗,结果弹药库被法军轰破,城池失陷。黄耀前往行宫哭拜,随后前往省城西北隅关公祠,在祠前大树下上吊自杀,年五十四岁。

忠烈庙入口
影响
黄耀同另一位将军阮知方一样,被越南人当作殉国的忠臣。不少越南城市的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注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