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儿胡同
简介
鸦儿胡同东起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通,西到甘露胡同。鸦儿胡同,明朝称“广化寺街”。因广化寺而得名。清朝取名“沿儿胡同”,谐音称“鸭儿胡同”、“鸦儿胡同”。今称“鸦儿胡同”。所以称“鸭儿”或“鸦儿”,据说均是“沿儿”的音转,因为该地早年为后海北河沿,故得名。20世纪末,北京三海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危旧房改造立项,拆除了鸦儿胡同部分地段的平房,新建了一些四合院。[1]
广化寺在今鸦儿胡同31号,创建于元朝。明朝、清朝曾经多次重修。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该寺坐北朝南,内分五路。中路建筑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清朝末年,学部成立后,曾在该寺设编译局。宣统元年(1909年),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如今,该寺为北京市佛教协会的驻地。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作家萧军的故居也在该胡同内,位于鸦儿胡同6号院内,是一座二层小楼。萧军称该楼为“海北楼”。从1951年至1988年,萧军一家一直住在该楼的楼上部分。1966年文革爆发后,萧军被揪斗和关押,一直到1972年初才回到“海北楼”,全家人挤在一间屋里住。萧军便把一个壁橱打扫出来,充当书房,并称该书房为“蜗蜗居”。他还让儿子用一块木板刻下“蜗蜗居”三个字,钉在这“书房”的“门”的上方。1987年底,北京市人民政府给萧军分配了木樨地茂林居小区的新住宅,但萧军不愿离开“海北楼”。1988年6月,萧军在“蜗蜗居”旁逝世。[2]
鸦儿胡同23号,为原华北协和修道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