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料理
鶯料理 或稱「鶯料亭」(店名單一個「鶯」字)是臺灣日治時期一間高級料亭,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旁邊有列為古蹟的臺灣首廟天壇與臺南測候所,與臺南州廳相距亦不遠,現僅存殘跡[1]。據當時的媒體報導,鶯料理所提供的是道地的日本料理,甚至是臺灣首席日本料亭[2]。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
假名 | |
平文式罗马字 |
鶯料理(鶯料亭)於大正元年(1912年)11月15日開業,後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重新裝修[2],是當時政商名流交際應酬的場所[3]。該建築曾一度被列為市定古蹟,但僅不到一年便又撤銷,建築主體則在2008年鳳凰颱風來襲時倒塌[1]。2012年時,臺南市政府開始動工計劃將此處改為開放式廣場[1]。後來該建築列為臺南市第一座市定紀念建築[4][5]。
沿革
日治時期
「鶯料理」創辦人天野久吉離開原先工作的鶯遷閣後[註 1],於1912年自行創立「鶯料理」,並在11月15日開幕[2]。店名「鶯」來自於「鶯僊閣」,是為了感謝前老闆龍見龜藏的栽培賞識[2]。最初的鶯料理是大眾化食堂,招牌菜色是蒲燒鰻飯,壽司和信玄便當[註 2][2][6]。由於當年臺南並沒有大型旅館或飯店,日本皇族或政府要員來臺視察時,都會下榻在知事官邸,並由鶯料理外送餐食[7]。其中最知名的1次是1923年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到臺灣巡視時,也由鶯料理負責餐食[7]。
後來1924年「鶯料理」改建,前廳增設二樓設有三間包廂,後廳一樓增設兩間包廂,二樓增設三間包廂,同時整建庭園[2]。1926年11月重新開張後成為高級料理亭。「鶯料理」涵蓋「表棟」、「中棟」、「裡棟」等3棟建築物,共約占地二百坪,包含七十坪庭院和一百三十餘坪的建築構造物、四周由總長超過一百一十公尺的圍牆所圈圍,並於鄰北邊巷道處設有雅緻的入口迎賓門樓。
「鶯料理」鄰近當時的臺南州廳等官署在地,日治時期曾是政商名流的交際應酬場所,被影射為臺南「地下決策中心」[2]。臺南市文獻委員黃天橫回憶說:「鶯料理是很高級的料理店,通常只有達官顯要出入,當時,知名的台式料理店,像寶美樓平均每人消費約2圓;但鶯料理每人份消費起碼5圓以上,日式的菜式十分精緻,食材皆從日本進口,其中,鰻魚飯尤為鮮美可口。」據說昔日入夜後人力車川流不息,夜晚還有從「新町」轉介而來的藝妓吟唱。昭和年間,料亭因辦理家督相續登記,土地與產權由長子天野彥一郎取得[8]。
臺南一中宿舍
二次大戰後,1951年3月15日,該建物土地依土地法登記為國有,1999年9月23日辦理接管登記為中華民國,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為管理機關[8]。其建築物本身則一度作為臺南一中的宿舍,後來荒廢[1]。
閒置荒廢時期
鶯料理因長期荒廢閒置,其存廢問題曾在地方引起爭論,2003年9月4日與2004年時曾召開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進行古蹟審查[9],但被認為已不具古蹟價值[3],一度面臨拆除,但後來仍獲保留[10],不過仍然是閒置狀態。2005年8月22日,鶯料理再次召開臨時會進行古蹟審定,在當時副市長許陽明等人遊說下,以7比2的結果成為臺南市第113處市定古蹟,市政府並開始與臺南一中商討用「以地易地」的方式取得管理權[11],但後來該計畫未能實施,鶯料理也因外表殘破且被質疑召開臨時會審查有技術犯規之虞而在2006年6月撤銷古蹟資格[12][13]。
長期荒廢的鶯料理雜草叢生,令附近居民擔心成為登革熱的溫床,市政府與南一中無力改善處理,鄰近的天壇管理委員會一度表示願意協助拆除鶯料理,並認養整建之後的廣場[14],但後來因為引發許多民間團體與文史工作者陳情,鶯料理最後並未拆除[15]。然而,在2008年鳳凰颱風來襲時,鶯料理主體建築「表棟」倒塌,僅餘「中棟」二層樓建築和「裡棟」[9][16]。
其他
在鶯料理成立以前,臺南地區有所謂的三大料亭,分別是天野久吉工作過的鶯遷閣,以及御影溫泉跟一筆[6]。不過《臺南新報》上有文章寫說鶯遷閣是唯一的宴會料亭,因獨佔而不求上進,從料理、裝潢、藝妓甚至連客人都一成不變[6]。御影溫泉則是二次會料理店,有十幾個藝妓[6]。一筆的老闆[註 3]手藝很好,但是因為個性因素,料理的品質隨他的心情而定[6]。
圖片
- 鶯料理大門
- 鶯料理內部
註釋
參考來源
- 洪瑞琴. . 自由電子報. 201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 李文雄. (PDF). 莉莉水果文化館. 2018-04-26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06).
- 林偉民. . 聯合報. 2003-09-05: B2.
- 洪瑞琴. . 自由電子報. 2017-03-25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
- 蔡文居. . 自由電子報. 201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 魚夫. . 遠見天下文化. 2018-10-31: 174-177. ISBN 978-986-479-559-8.
- 洪榮志. . 中國時報. 2013-09-03.
- 許清賢. . 臺南市工務局公共工程處. 2012-03-05.
- 羅玉如. . 中華日報. 2008-07-30: B3.
- 林偉民. . 聯合報. 2003-09-20: B2.
- 林建農. . 聯合報. 2005-08-23: C1.
- 柯佩君、林建農. . 聯合報. 2006-07-12: C1.
- 林建農. . 聯合報. 2006-01-24: C2.
- 蔡宗明. . 聯合報. 2007-09-11: C2.
- 柯佩君. . 聯合報. 2007-10-20: C2.
- 張榮祥. . 中央通訊社. 2019-02-07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 洪瑞琴. . 自由電子報. 2012-04-09 [2012-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3).
- 修瑞瑩. . 聯合報. 2020-02-11.
- 洪瑞琴. . 自由時報. 2018-04-27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