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神社
鵝鑾鼻神社,是恆春地區的第一座神社,位於鵝鑾鼻燈塔東側山丘上,鎮座日為昭和4年(1929)12月7日[1],現為高雄關稅局鵝鑾鼻員工訓練中心。

鵝鑾鼻神社本殿與鳥居設計圖

鵝鑾鼻神社,位於鵝鑾鼻燈塔東側
沿革
在1929年,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1]全體職員所捐出的日幣二仟餘圓建立完成[2],當時地址為恆春庄鵝鑾鼻505番地。在1930年,為了謝神祈福,東洋捕鯨會社將捕獲的藍鯨顎骨奉獻作為神社鳥居。根據史料,這隻藍鯨約70公噸,長約26公尺,腹部周圍14公尺餘[3]。鵝鑾鼻神社毀於二次大戰末盟軍轟炸。國民政府來台後,拆除神社,現為高雄關稅局員工訓練中心[4]。
另見
参考文献
- . 恆春街. 1940-06-20.
- 花松村. . 中一出版社. 1999: 720.
- 林熊祥.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51.
- 廖佩柔. . 國家公園季刊. 2016-06 [2019-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