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中国战国时魏国君主,姬姓,魏氏,名击。前396年继魏文侯位,前370年卒。
魏武侯 | |||||||||
---|---|---|---|---|---|---|---|---|---|
侯爵 | |||||||||
统治 | 前395年 - 前370年 | ||||||||
出生 | ? | ||||||||
逝世 | 前370年 | ||||||||
安葬 | 不详 | ||||||||
| |||||||||
政权 | 魏国 | ||||||||
父亲 | 魏文侯 | ||||||||
母亲 | 不明 |
生平
立储
魏文侯本立长子魏颀为后,而封魏击于中山,后因魏颀愚钝、魏击聪慧仁孝而改立魏击为后[1],封少子魏挚于中山。
魏国太子击出行,遇见父亲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下车跪拜行礼。田子方却不还礼。太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者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者能对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者能对人自高自大,富贵者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国君如果对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国土,大夫如果对人自高自大就将失去封邑。失去他的国土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邑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用大夫的规格对待他的。贫贱的士,游说不中听,行为不合君王的心意,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不能贫贱呢!”太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2]
武阳之战
(公元前397年)韩取、魏击率师围武阳,以复郜之师。鲁阳公率师救武阳,与晋师战于武阳之城下,楚师大败,鲁阳公、平夜悼武君、阳城桓定君,三执圭之君与右尹昭之俟死焉,楚人尽弃其旃幕车兵,犬逸而还。陈人焉反而入王子定于陈。楚邦以多亡城。楚师将救武阳,王命平夜悼武君李(使)人于齐陈淏求师。陈疾目率车千乘,以从楚师于武阳。甲戌,晋楚以战。丙子,齐师至岩,遂还。(《清华简·系年》)
嗣位
公元前396年,因其父魏斯逝世后,嗣位为魏侯。
袭郑
武侯三年(公元前393年),遣军攻击郑国。
夺楚大梁
武侯五年(公元前391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
被齐国攻击
武侯六年(公元前390年),遭齐国攻击,失襄陵。
伐齐
武侯二十三年(西元前373年),遣军攻击齐国,大军抵达博陵。
击赵
武侯二十四年(西元前372年),在北蔺击败赵军。
攻楚
武侯二十五年(西元前371年),遣军攻击楚国,占领鲁阳。
在位年与西历对照表
参考
- 韩兆琦,《新译史记读本》,台湾,三民书局,2008年2月初版
- 杨宽,《战国史》,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初版
前任: 魏文侯 |
魏国第二代君主 前395年-前370年 |
继任: 魏惠王 |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周驯》
-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