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

骆越,又作雒越,最早源自于于越,属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今中国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海南,中心曾经为交趾一带。

骆越青铜鼓(前1000年中叶)

「骆越」的「骆」在南亚语系解作「水」,南亚语系拟音/dak/,所以“骆田”就是水田[1]他们以农业维生,自战国时代生活在广西,骆越人经常与西瓯人(首府是郁林)共存于同一地区,故古籍上也将他们并称。后被并入南越汉朝在此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2]

骆越是百越中最落后的一支,但制作铜鼓的技术很高。骆越在战国末年迁移至越南红河一带,成立瓯骆国东汉后改称「里人」。与骆越血缘最接近的民族是京族黎族芒族南亚语系民族。骆越创造的东山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各国。

传说

大越史记》中记载貉龙君之子鸿庞氏,继承其名号,为雒王。其创建的国家文郎,可能就是骆越。

参见

参考文献

  1. 武忠定. (PDF).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9 (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27).
  2. . [201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