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甸
历史
马甸元朝时在大都城内。大都仿金中都,将街巷以“坊”命名,全大都城分为50坊。其中在健德门内,东为善俗坊,西为可封坊。如今的马甸地区元朝时属于可封坊。明朝时,北城墙向南移5里,到达如今的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原先的大都可封坊变成了郊外。明廷经常与蒙古开展茶马交易,此处成为季节性贩马的集散地。清朝康熙时期,此处形成村落。乾隆时期,自蒙古进贡的马匹全都圈养在该地,供上驷院官员从中挑选,挑选之后剩下的马匹大部分就地出售。这里形成了许多“马店”,是一种为马匹买卖者服务的旅店,人住店内客房,马入旅店的马圈中。嘉庆、道光时期,部分马店南迁到关厢一带,此处变成了贩羊业的中心,羊存栏总数万余头,但是这里的地名仍然称为“马店”[3]。中华民国時期,“店”字衍为“甸”(加儿化音),称为“马甸”[1]。“甸”指都城郊外,比如海淀也写作“海甸”。当时这里尚有马店一、二十家[3]。马甸南村在清朝是京营正黄旗骑射校场,并且设有管考武举的官厅[1]。
1984年,吉林、山东、江苏、江西、浙江、湖南、福建7省在马甸南路联合兴建驻北京办事处,1985年竣工,俗称“七省大院”[4]。在其3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各省分别分得办公用房4000平方米、接待用房2000余平方米,1990年,湘赣吉闽浙鲁苏7省建成驻京集中办公楼后,原七省大院全部用于接待[5]。2002年前后,江苏、浙江、福建驻京办从马甸迁出。
自1990年代起,马甸这一地名逐渐演变为泛指跨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的一大片地区。20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三环路和八达岭高速公路的建设,马甸因区位优势开始形成商圈[6]。1998年8月18日,大中电器在马甸桥东开设其首家连锁店[7],此后宜家家居于1999年1月13日在大中电器西侧的商房大厦开设其在中国内地的第二家分店,马甸一带的车流量开始增加,周末更是频繁拥堵[8]。2006年4月10日,宜家马甸店关闭[9],迁至新建的四元桥标准店,国美电器随后进驻宜家马甸店原址,同年苏宁电器的进驻更使“后宜家时代”的马甸逐渐演化成家用电器商圈[6]。
周边
从马甸向东不远便是六铺炕[1]。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和西城区德胜街道在马甸交界。因马甸而得名的有:马甸桥、马甸清真寺、马甸小学(今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马甸中学(后名北京市陶行知中学,2015年并入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甸官厅、马甸路、马甸西路、马甸南路、马甸西村、马甸南村、马甸公园、马甸月季园、马甸玉兰园等等[3]。北京地铁12号线在马甸桥东设马甸桥站。
马甸是回民传统聚居区,有马甸清真寺[2]:115。还有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10](原名“马甸小学”,2004年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11])。
参考文献
- 朱小平. . 北京日报. 201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Wang, Wenfei, Shangyi Zhou, and C. Cindy Fan. Growth and Decline of Muslim Hui Enclaves in Beij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EN), 2002(43)No. 2, pp. 104-122.
- . 首都之窗. [2017-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3).
- 思良. . 领导文萃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2000, (10): 32. ISSN 1005-720X.
- 李建军. . 饭店现代化 (全国服务科技信息中心; 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2003, (04): 4–6. ISSN 1672-4399.
- . 法制晚报. 2006-11-29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北京青年报. 2006-07-13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 . 北京青年报. 2003-11-23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7).
- . 京华时报. 2006-04-11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 .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2017-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搜狐.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