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文蔚
须文蔚(1966年-),台北市人,数字文学理论家、网络作家、文学评论、文化评论者,主要创作文类为现代诗与报导文学。学术专长涵盖文学传播、传播法律、现代诗等,曾任文学刊物主编、总编辑、编辑顾问、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董事、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特聘教授暨系主任、宜兰花莲县数字机会中心主任、《新闻学研究》副主编。现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1]、文学院副院长[2]、全球华文写作中心主任。[3][4][5]
须文蔚 | |
---|---|
出生 | 1966年(57—58岁)![]() |
国籍 | ![]() |
教育程度 |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博士 |
母校 | 台北市立民族国民中学 台北县私立辞修高级中学 东吴大学 国立政治大学 |
体裁 | 现代诗、报导文学、文学传播 |
代表作 | 《台湾数字文学论》、《魔术方块》 |
奖项 | 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等 |
生平
须文蔚,诗人,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全球华文写作中心主任,宜兰花莲县数字机会中心主任,教育部迈向数字平权推动计划团队主持人,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董事。毕业于台北市立民族国民中学、台北县私立辞修高级中学、东吴大学法律系比较法学组、在郑瑞城教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取得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博士。集结创作与评论在《触电新诗网》。曾任九二一全国民间灾后重建联盟(全盟)运行秘书兼发言人、中华传播学会理事/监事、中央通信社董事、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委员、新台湾人文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特聘教授、研发长、共同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华文文学系主任、数字文化中心主任、杨牧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创世纪诗刊》主编,《乾坤》诗刊总编辑等。曾获得国科会89年度甲种研究奖励,国立东华大学101 学年度延揽及留任国内外各类顶尖人才学术奖励、102、104 学年度研究优良教授,以及两届全校教学优良教师。出版有诗集《旅次》(创世纪)与 《魔术方块》、文学研究《台湾数字文学论》(二鱼)、《台湾文学传播论》(二鱼),报导文学《看见机会:我在偏乡15年》(时报文化);合著《台湾的脸孔》(远流)、《烹调记忆:做一道家常菜》(远流);绘本《月牙公主》(秀威少年)等。
数字文学
须文蔚在1996年发表了〈迈向网络时代的文学副刊〉,讨论文学副刊面对网络发展的因应之道,是台湾最早体系讨论数字科技对文学造成冲击的论文。他主持《诗路:台湾现代诗网络联盟》,出版有论文集《台湾数字文学论》,并有数字诗创作网站「触电新诗网」。2009年为《台湾大百科全书》撰写「数字文学」与「报导文学」两个条目。
获奖
参考数据
- 须文蔚. . 中时新闻网. 2022-08-12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中文(繁体)).
- .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全球华文写作中心.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中文(繁体)).
- .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英语).
- . 国立东华大学 数字文化中心. 行政院文化部. 2005-12-17 [2022-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8) (中文(繁体)).
- 台湾文学学会. .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 张政伟. (PDF).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15).
- 陈征蔚. 在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台湾数字文学三十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