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縱向佔領政策

非洲縱向佔領政策,又稱縱斷政策,是英國於19世紀提出的非洲殖民地佔領政策[1]。該政策目的是佔領垂直非洲北南的一大片土地,由非洲北部尼羅河延伸至非洲南部開普殖民地。該政策最後以成功告終。

起因

一幅漫畫顯示英國完成非洲縱向佔領政策。
英國擴張時,曾於蘇丹與法國發生衝突,而最終戰勝,奠定其地位之餘,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和法國、葡萄牙和比利時結盟戰勝德意志帝國後完成非洲縱向佔領政策。

英國首先於18世紀中葉侵佔了南非,後再侵佔了埃及。後來,英國對非洲的慾望增加,企圖佔領大片非洲殖民地,成為非洲最強的殖民者,並稱霸非洲。[2]

經過

19世紀末,英國開始有意連接埃及和南非。英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佔領大片東非,垂直地佔領殖民地。因此目的是連接非洲北岸的埃及和南非的開普殖民地,形成英國壟斷的優勢。因此英國先後佔領了現今的萊索托岡比亞加納埃及肯尼亞贊比亞馬拉維津巴布韋南非斯威士蘭蘇丹坦桑尼亞烏干達,幾乎整個東非和南非都在英國的掌控下。但當時法國擴展到蘇丹時,卻被英軍阻擋其推進。為了爭奪於非洲的霸權、利益、殖民地和壟斷,於是英法於法紹達爆發衝突,結果是英國戰勝,法國只好退回查德,讓步予英國,並將於蘇丹的權力交予英國。這樣一來,法國便失敗推行其非洲橫向佔領政策,而英國則保住了自己於蘇丹的領土外,更加消滅了法國的威脅,英國與實現非洲縱向佔領政策更加接近。但英國還有一個障礙使之完成非洲縱向佔領政策,就是德屬東非比屬剛果於中非的阻隔。後來英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勝,更獲得德意志帝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如納米比亞坦桑尼亞喀麥隆一部分。這樣,英國靠獲得坦桑尼亞而成功連接烏干達與贊比亞和馬拉維,而成功完成非洲縱向佔領政策。

影響

非洲縱向佔領政策的成功奠定了英國於非洲的霸權,法國屈居第二的事實。

由地圖中可以清楚看出,英國幾乎壟斷了整個東非和南非,並成功連接埃及與南非,於非洲呈現出一塊垂直的殖民地。

參見

參考

  1. 《世界史》p.263
  2. 《殖民主義史·非洲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