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

青岛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简称“铁一小”,是青岛市曾经存在的一所小学,其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湖南路29号(今青岛榉园学校址),1924年设立,初名胶济铁路青岛小学校,此后先后改名青岛扶轮学校、交通部津浦区第五扶轮小学,1950年改现名,2003年撤销。

湖南路29号原铁路第一小学校门,2018年8月

校史

1924年9月,胶济铁路局创办胶济铁路青岛小学校,最初设于广西路西段青岛站附近原铁路俱乐部,次年8月迁至湖南路29号原祥福洋行公寓1、2、3号楼[1]。建校之初,该校有教职员9人,学生175人,多为胶济铁路东段职员子女[2]。至1931年,该校学生人数达587名,教职员32人[3][4]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市学校于8月经市政府指令停课。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校舍被日军占据,设备遭洗劫。1939年4月5日复校[5],改名为青岛扶轮学校。1945年抗战结束后,由交通部济南区铁路局接收,改名济南区第五扶轮小学[3][4],后因津浦区铁路管理局设立,改名为交通部津浦区第五扶轮小学。青岛解放前该校有教学班15个,学生981人,教职员22人[6]

1949年6月青岛解放,该校由济南铁路局接管,次年1月改称青岛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且从该年起仅招收铁路职工子弟[7]。1959年以后一度发展至24个班1200名学生,1976年以后保持在15至20个班、学生500至800余名之间[3]。该校成绩常超过市内其他小学[7],1989至1990年毕业会考成绩居市南区第二,毕业生全部升入中学,44%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该校曾被授予青岛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青岛市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优秀科技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济南铁路局先进集体、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全路中小学管理研讨会上被誉为“企业办学的一颗明珠”。1990年,该校有教学班15个,学生689人,教职工66人[4]

1996年,该校旧楼,即原祥福洋行公寓1、2、3号楼被拆除,以建设新教学楼[8]。2002年10月29日,因国务院要求企业自办中小学移交给地方管理,济南铁路局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将青岛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等校移交给地方政府[9],次年7月由市南区政府接收[10]。2003年,该校撤销[11],其校址于2004年用于开设青岛榉园学校[12]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膠濟鐵路局總務處公益課 (编). . (PDF). 1931.
  2. 鲁海 鲁勇.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3. 济南铁路局教育志编纂组 (编). . . 1991.
  4. 青岛铁路分局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ISBN 7-113-02918-3.
  5. 翟广顺.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6-5437-2.
  6.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 [2023-05-01]. ISBN 7-5011-260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7.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 [2023-05-01]. ISBN 7-5011-260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8. A. E. 希姆森、H. S. 希姆森、H. A. 施塔克. .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46930.
  9. 胡风林 李云祥, , 青岛年鉴社 (编), , 青岛: 青岛年鉴社, 2004 [2023-05-01], ISSN 1671-98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30)
  10.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 .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44-1051-8.
  11. . 凤凰网. 2020-07-16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12. .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2011-07-25 [202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