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9
霹雳-9近距空空导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立项,董秉印和金先仲两位设计师主导,1991年首次在巴黎航空展公开,属于中国近距格斗导弹的经典象征[1],毁伤概率高于霹雳-7。21世纪后还能配备头盔瞄准能力。
霹雳-9 PL-9 | |
---|---|
类型 | 空对空导弹 面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89年至目前 |
使用方 | ![]() ![]()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 (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西安东方机械厂加工 |
生产日期 | 1989 to 1990’s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15 kg |
长度 | 2.99 meter |
直径 | 160mm |
弹头 | 11 kg 高爆炸药 |
引爆机制 | 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 |
发动机 | 固体火箭发动机 |
翼展 | 810 mm |
推进剂 | 固体燃料 |
作战范围 | 22 km |
射高 | 21 km |
飞行高度 | 最低 4.5 km |
速度 | 3.5马赫 |
制导系统 | 多重红外 |
发射平台 | 空射、陆射 |
1995年后一种改款出现,由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控制,新型号称为PL-9C,最大射速提高至3.5马赫,最大G负荷值也由35G增至40 G。地面发射的防空版称为地空-9(DK-9)构造完全一样。[2][3]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