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韬晦

霍韬晦1940年3月6日—2018年6月6日),广东广州[1],思想家、教育家、新人文主义与性情学之倡导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西哲学二十余年,亦曾任香港法住文化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之客座教授。

霍韬晦
性别
出生(1940-03-06)1940年3月6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琼崖特别区(今 中国海南省
逝世2018年6月6日(2018岁—06—06)(7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
教育程度广州市第二中学
新亚书院中文系
新亚书院研究所
日本大谷大学博士课程
研究领域新儒家思想
配偶李泓
目前职务
经历

生平

霍韬晦于1940年生于海南,1945年举家迁回广州,1952年至1955年间就读广州市第二中学。直至1957年移居香港[2]。他在1960年代初入读联合书院夜校[3],1964年起于新亚研究所唐君毅修学[4],1966年肄业于新亚研究所(硕士学位)。1969年考获美国哈佛大学奖学金,被派往日本京都大谷大学修读博士课程,专攻佛学。[5]1972年返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师,任教中国哲学、佛学、印度哲学27年。[6] 1982年起兼任新亚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在香港创办法住机构[7]。并担任香港法住文化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2018年6月6日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因病辞世,终年78岁。[8]

学术事业

  • 1982年创办香港法住机构
  • 1988年提倡生命教育,并于1994年创设「喜耀生命」]课程。
  • 1988年为纪念唐君毅逝世十周年,以法住机构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为两岸儒学学者自两岸分治后之首次交流。
  • 1990年创办香港法住出版社
  • 1993年创办香港中医专业学院
  • 1993年以法住机构主办,香港中医专业学院协办首次以文化角度诠释中医的国际会议:「中国文化与中国医学」[9]
  • 1994年创办喜耀教育文化基金
  • 2002年5月创办《性情文化》杂志。
  • 2004年3月创办新加坡喜耀文化学会
  • 2004年5月成立东亚人文研究所并出任所长。
  • 2004年成立法住文化中心
  • 2004年,创办香港东方人文学院
  • 2006年12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合办「唐君毅思想与当今世界」研讨会暨《唐君毅著作选》出版纪念会。
  • 2009年5月,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校友会合办「中国哲学研究之新方向──中大哲学系创系六十周年纪念、唐君毅百岁冥寿暨新亚书院六十周年院庆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9年11月,与香港东方人文学院合办「百年儒学」学术研讨会。。

教育事业

霍韬晦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工作,包括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后大学教育乃至企业家教育,地域包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各地。 霍韬晦主张「生命教育」与「性情教育」,认为只有先把人的性情开发出来,人才能健康成长。霍氏将之称为「生命成长的学问」。

1995年创立「喜耀教育文化基金」,2001年独立注册为不牟利团体。1999年,于中国广东省罗定市创建喜耀粤西学校(http://www.xiyaoschool.org)。

其他事业

2001年8月,霍韬晦于肇庆风景区,集资建成「抱绿山庄」,占地七百亩,供学者读书、静修、疗养,企业培训,及推动生态文化活动。

主持电视的节目

霍韬晦曾于2005年、2007年及2008年,三度在凤凰卫视主持「霍韬晦讲《论语》」节目,以性情学之进路重解《论语》。

主要著作

  • 思想系列
  1. 《成长的锻炼》
  2. 《优质民主》
  3. 《生老病死》
  4. 《孔子知命之旅》
  5. 《从反传统到回归传统》──纪念「五四」,完成「五四」
  6. 《天地悠悠》
  7. 《中国书院之旅》
  8. 《禅——创造者的哲学》
  9. 《当代文化批判》──一个东方人文学者的回应
  10. 《人生的平台》──专业之外
  11. 《唐君毅著作选导读》
  12. 《新时代.新动向》──霍韬晦思想文集(中英对照)
  13. 《霍韬晦讲《论语》》
  14. 《世纪之思》──中国文化的开新
  15. 《励志真言》(书法选注)


  • 佛学系列
  1. 《现代佛学》
  2. 《如实观的哲学》
  3. 《学佛之门》
  4. 《心经奥秘》
  5. 《霍韬晦讲《六祖坛经》》
  6. 《佛学》
  7. 《绝对与圆融》
  8. 《佛家逻辑研究》
  9. 《欧美佛学研究小史》(译)
  10. 《佛教哲学》(译)
  11. 《安慧「三十唯识释」原典译注》


  • 小品系列
  1. 《法住于世》──理念篇
  2. 《法住于世》──践行篇
  3. 《法住于世》──时代篇
  4. 《法住于世》──教应篇
  5. 《喜耀禅话》(一至八)
  6. 《走出死亡》
  7. 《励志真言》(普及本)
  8. 《天地唯情》
  9. 《生命与成长》──量斋粹言
  10. 《危机与解忧》───生命成长之道


  • 生命教育实录系列
  1. 两性篇1:《爱是付出》
  2. 两性篇2:《爱是成全》
  3. 两性篇3:《爱不是理所当然》
  4. 家庭篇1:《爱不是追讨》
  5. 家庭篇2:《真情可通》
  6. 家庭篇3:《最重要是心通》
  7. 专业人篇1:《更高的价值》
  8. 专业人篇2:《不作半边人》
  9. 企业人篇1:《管理的心法》
  10. 企业人篇2:《真正的企业家》
  11. 教师篇1:《记得自己是教师》
  12. 社会人篇1:《长养志气,改变命运》
  13. 社会人篇2︰《不死的心》
  14. 社会人篇3︰《扎深生命的根》
  15. 失道人篇1:《生命的价值在于见证》


  • 其他
  1. 《霍韬晦性情歌曲作品选》
  2. 《霍韬晦性情歌集》

参考数据

  1. 《一百万也换不来一个好孩子》页356,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
  2. 《世纪之思》页346-353,霍韬晦,香港:法住出版社
  3. . 华侨日报. 1961-02-03: 13 [2023-06-25].
  4. 《唐君毅哲学简编》霍韬晦,香港:法住出版社。
  5. 《佛学》霍韬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6. 《绝对与圆融》霍韬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7. .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8. .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2018-06-08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9. [法住学术会议特刊 第三版 2012年6月1日]

外部链接

  1. 霍韬晦思想世界──Facebook专页(http://www.facebook.com/touhui.f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