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廣場
雨傘廣場(,亦稱)是於2014年9月28日至12月15日「雨傘運動」期間的金鐘佔領區,尤其是夏慤道鄰近政府總部及海富中心一帶。[1][2]
雨傘廣場 Umbrella Plaza | |
---|---|
雨傘廣場攝於2014年10月3日 | |
坐标:22°18′N 114°12′E |
劃界
「雨傘廣場」是從2014年9月28日被全面開闢的雨傘革命佔領區,因為香港警務處發射87枚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參看「雨傘人」相片),使成千上萬的人進入該空間。它包括夏慤道和添美道的幾乎整條街,並有在每一端放置路障。[3]
最初是非正式稱呼,長期的佔領使得香港佔領區的「雨傘廣場」成為一個獲得廣泛接受的名稱,情況如「公民廣場」(政府總部東翼迴旋處)。[1][2] 它已被納入地圖。帳篷被示威者賦予了地址,並且有報導指郵政服務曾經送件至雨傘廣場的帳篷地址。然而,香港郵政已經明確否認這樣做。[4][5]
值得注意的地方包括「香港連儂牆」、「遮打自修室」和「光明磊落的暗角」,一處由7名警察毆打1名示威者而被TVB的新聞拍攝和廣播。[6]此空間有一個「雨傘廣場」大台,用以提供夜間講座和集會,而毗鄰著的有一個新聞發佈區;另外添美道則是學聯「命運自主」大台所在。
組織
- 工黨、民主黨、公民黨、職工盟、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的旗幟在雨傘廣場飄揚
- 示威者組織的回收站於金鐘夏慤道的佔領區內
這個運動是由許多支持民主派的群體組成,但沒有一個正式的領導組織。[7]然而,工黨、民主黨、公民黨、職工盟、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的旗幟和成員卻在雨傘廣場出現。
《時代》雜誌描述佔領區的有組織混沌狀態為「古典無政府主義:一個自發組織的社區而沒有領袖」[8]示威者隊伍輪班進行垃圾收集和回收、治安和醫療保健。[8][9]
參見
- Noble, Josh. . Financial Times. [2014-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 Kaiman, Jonathan. . The Guardian. 2 November 2014 [4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4-10-29 [2024-01-25] (中文(繁體)).
- . Time. [2014-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 . Hong Kong Pos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 Lam, Oiwan. . Global Voices. [2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0).
- Gwynn Guilford. . Quartz.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 Elizabeth Barber / Hong Kong. . Time. [8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 . [28 Octo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