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蕃
生平
隐蕃有口才,黄龙二年(230年、曹魏太和四年)在魏明帝指使下,诈作叛魏,加入吴国。并上表给孙权:「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并向孙权谈论局势,颇有文辞及己见。[2]
之后孙权过问胡综,胡综回答:「隐蕃上书很像东方朔般的夸大其词,也像祢衡精巧敏捷般的诡辩,但才华都不比两人强。」孙权又问可给隐蕃当甚么官职,胡综说:「暂时还不能为民执政,不过可以试一下担任小官。」孙权相信其深谙法律而让其担当廷尉监一职。[3]
注释
- 《资治通鉴·魏纪三·太和四年》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弥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吴录注》:「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诈叛如吴,令求作廷尉职,重案大臣以离间之。既为廷尉监,众人以据、普与蕃亲善,常车马云集,宾客盈堂。」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吴录注》:「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
- 《三国志》【《吴志·潘濬传·吴书注》:「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
【《吴志·孙登传·吴书注》:「时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自衞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惟衜及宣诏郎豫章杨迪拒绝不与通,时人咸怪之。」】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吴录注》:「及至事觉,蕃亡走,捕得,考问党与,蕃无所言。吴主使将入,谓曰:“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吴历注》:「卿前盛称蕃,又为之怨望朝廷,使蕃反叛,皆卿之由。」
-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领辞讼。」
- 《三国志》【《吴志·潘濬传·吴书注》:「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
【《吴志·孙登传·吴书注》:「而蕃后叛逆,众乃服之。」】
参考
- 《三国志·吴书·是仪胡综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