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宗
陳振宗(1892年—1951年10月8日),字曄璿[1]:103,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臺東縣人,基督徒[2]:101。曾於臺灣日治時期擔任臺東街協議會員、製糖會社雇員、臺東街助役、臺東警務課囑託、行政司法代書等職[3]。1950年擔任第一屆民選臺東縣縣長。惟1951年10月即逝世,在任不足一年。
生平
陳振宗的父系祖先於滿清時代渡海來臺,同治末年,其父陳開勳隨軍隊移駐臺東。光緒十八年(1892年)陳振宗出生,幼年就讀臺東公學校,1907年畢業[1]:103,同年進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1911年畢業[1]:103。畢業先後任教都鑾公學校、臺東公學校[1]:103,1917年辭去教職,往公職發展,進入臺東製糖株式會社工作,任甘蔗品評會事務委員[1]:103,同年7月於鹿野移民村完成《阿美語稿》,受到臺灣勸業共進會表揚[1]:103。1919年離開臺東製糖株式會社,擔任廣鄉產業株式會社臺東支店長,一年多後辭職[1]:103,1920年任臺東街協議會員、臺東街助役[1]:103。1924年間,先後擔任臺東廳第三種所得稅調查委員、通譯事務囑託、庶務課、警務課警務係、稅務課徵收係、調停課等職,並於同年獲臺灣總督府頒授紳章[1]:103,並於臺東街助役任期滿後,轉任臺東廳通譯。因其擔任臺東街協議會員著有勞績,因此於1935年獲總督府頒獎表揚,同年被推舉為臺東商業協會代表,出席全島實業大會[1]:104。此外,陳振宗也曾在初鹿部落創立「斑鳩農場」,占地200甲,園內栽種甘蔗、水果等作物,他在公餘時間常至此處休閒[1]:103。
由於其父系祖先與當地八社族的原住民女子通婚。所以陳振宗除了臺語外,還通曉數種原住民語。此外,他與平地人社會有良好的關係,在原住民也有酋長級的地位。[4]:337[5]:58
1946年,陳振宗當選臺東縣參議會議員,並獲推舉為議長。1947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臺灣省代表,赴南京參加國民大會[4]:337[1]:103,並同時當選臺灣省參議會議員,兼任臺東縣農會理事長、憲政督導會委員、臺東新報社社長、臺灣省農會理事等職[1]:104。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同年3月14日,臺東縣參議會議員在臺東縣政府召開大會,成立「臺東縣時局處理委員會」,推選陳振宗擔任主任委員[6]:96。1950年受聘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1]:103。1950年,參選首屆臺東縣縣長選舉,當選臺東縣第一屆民選縣長,同年11月16日到臺東縣政府就職,並舉行接事典禮[7]。
1951年10月8日,陳振宗因積勞成疾,在下午1點35分於臺東縣長官邸逝世,死因是心臟病[8],死後葬於斑鳩農場[9]。
紀念
- 1951年10月13日上午9點,各界為陳振宗舉行公祭儀式[10]。
- 為紀念陳振宗生前對地方的貢獻,臺東仕紳於1955年建立紀念碑。紀念碑在1955年1月3日進行揭幕儀式,並於上午10點舉行棒球比賽以及籃球比賽[11]。
參考資料
- . 臺東縣政府. 2001-11. ISBN 9789570295924.
- . 章子惠. 1947-03.
- 黃旺成著、許雪姬主編.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9-12.
- 臺灣時報社. . 臺灣時報社. 1977年9月.
- 黃順興. . 民主潮社. 1975年7月三版.
- 薛化元、蘇瑤崇、侯坤宏、松田康博、蘇瑞鏘、陳儀深、若林正丈、陳翠蓮、黃偉修、顏杏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1-08-30. ISBN 9789863504757.
- . 正氣中華日報. 1950-11-16 (中文(臺灣)).
- . 臺灣民聲日報. 1951-10-09 (中文(臺灣)).
- 國史館. . 國史館. 1995-02-01.
- . 臺灣民聲日報. 1951-10-14 (中文(臺灣)).
- . 更生報. 1955-01-0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