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馛

陆馛—474年),鲜卑姓步六孤氏,鲜卑名受洛跋[1],又作受洛馛[2],代人,爵封建安王,谥号北魏文成帝献文帝时期的官员。

生平

陆馛是三朝老臣陆俟的长子,个性富有智略,类似其父亲,文成帝曾说:「我经常感叹陆俟的机智大过其身躯,然而陆馛又超越陆俟了。」[3]年轻时担任内都下大夫,行政之时能够通晓人意,因此与之共事者皆喜爱他。

北魏兴安初期(452年-453年),外赴相州担任刺史,加安南将军,假长广公,陆馛在相州当地为政风格清平、抑强扶弱,曾询访当地耆老,以礼相待,做为政治、方略等事务之顾问。又以州境内豪强百余人为养子,慇勤接待并赐与衣服,让他们在外做为耳目,于是州中奸事皆被举发,当地百姓视其为神明,州境内从不发生劫盗之事。在相州七年后,陆馛被征为散骑常侍,州民逾千人上表乞求陆馛留下,陆馛离开之后,当地吏民赠送的布帛也一概不接受,于是用这些餽赠之物兴建一佛寺,命名为长广公寺。献文帝对群臣说:「馛之善政,虽复古人何以加之?」

天安元年(466年),刘宋汝南太守常珍奇据悬瓠投降北魏,当地人情骚动,陆馛前往安抚人情,凡是有遭军队纳为奴婢者,皆还为民。百姓欣喜,于是情势安定。皇兴四年(470年),柔然兴兵南下,献文帝御驾亲征,以陆馛录留台事,负责督运粮秣。

献文帝曾打算将皇位禅位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陆馛与源贺、任城王拓跋云等人皆持反对意见,力保皇太子元宏的地位,之后献文帝才打消禅位给拓跋子推的想法,并称赞陆馛是正直之臣。皇兴五年(471年)献文帝禅位给皇太子,陆馛与源贺持节奉皇帝玺绂,传与元宏,孝文帝正式即位。延兴四年(474年)陆馛过世。

家族

妻妾

  • 某氏,封乐乡县君,早逝[4]
  • 赫连氏,陆琇生母

子女

  • 陆琇,第五子,北魏河内郡太守、建安公
  • 陆凯,北魏正平郡太守

注释

  1.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故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济衮二州刺史二州诸军」事东安王太妃墓志铭」太妃姓陆,讳顺华,河南洛阳人也。禀灵川岳,既因生以启」姓;取则星雷,亦祚土以命氏。五叶公门,复在今日;九世卿」族,徒称往时。至于赞殷翼周之功,方稷比契之绩,固载之」于敦史,此可得而悉言。祖受洛跋,相州刺史吏部尚书太保建安贞王。器宇冲深,宰辅当世。父琇,袭爵建安王,给事」黄门侍郎太子左瞻事祠部尚书太常卿司州大中正卫」大将军仪同三司。风度邃远,领袖一时。太妃长自公宫,声」标中谷,容止闲华,识悟柔婉,照梁未可为并,委衣不足为」俦。亦既言笄,来从百两,四德本循,六行弥着,室中生光,事」高蕃邸,家内之肥,名逾列国。及东安诏赴,鱼山告窀,训抚」咳幼,克绍家业。朝旨褒其风德,物议重其高顺。而中年构」疾,奄从朝露。春秋五十有九,以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五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薨于邺城修正里之第。粤以其年十」一月甲午朔十六日已酉窆于武城之西北,去邺城十里。」世经十一,吴王之墓复开;时历三千,滕公之庐重启。居诸」送生,陵谷相贸,终同侵毁,庶表遗镌。乃为铭曰:」高门□□,亦叶重光,世禄世载,令问令望。珠生丽水,玉出」昆岗,诞兹明叔,如彼珪璋。声流中谷,向溢平林,既方桃李,」复诸瑟琴。用复厥操,以秉其心,妇德无爽,母仪可钦。毕至」难违,各云其命,华堂溘阻,荒原且敻。严霜夜切,悲风晓劲,玉体长潜,金声可咏。
  2. 薛海洋, , 《中国书法》 (10期), 2009年, (10期): 131–141
  3. 魏书》,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于父矣。」
  4. 殷宪,殷亦玄着. .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2016年7月: 278—288. ISBN 978-7-100-12052-4 (中文(繁体)).

参考数据

  • 《魏书》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
  • 《北史》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