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诃
佛教
阿罗诃,或写为阿罗呵,出现于《观无量寿经》[1]、《宝星陀罗尼经》[2]、《大智度论》[3]等经典中。
据《大智度论》[4]、《观无量寿经义疏》[5]、《大乘义章》[6]等注疏,阿罗诃,为阿罗汉(梵语:,巴利语:)的异译,为佛陀十种称号之一。
景教
在景教经典中,称天父为阿罗诃[7][8],又译阿罗汉或序娑,也称为天尊[9]。
阿罗诃(古叙利亚语:,ʾalāhā)是古敍利亚语中的四字神名,即希伯来文的埃洛希姆(希伯来语:,Elohim),最早源自闪语的埃尔,伊斯兰教的造物主名称阿拉(阿拉伯语:,罗马化:Allāh)来自同一字源。即基督教所说的耶和华或雅威。
注释
- 彊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经》卷1:「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 波罗颇蜜多罗译《宝星陀罗尼经》卷6:「尔时,于彼东方之分,有世界名可乐,佛名阿閦,与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俱,诸佛境界种种加护神通力故,于一刹那顷从彼发来,到此释迦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中四天下所住之处。」
-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92:「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即是道、道即是菩提者,今菩萨未作佛,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说诸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
-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2:「佛功德无量,名号亦无量;此名取其大者,以人多识故。复有异名,名多陀阿伽陀等。……复名阿罗呵。云何名阿罗呵?阿罗,名『贼』,呵,名『杀』,是名『杀贼』。……复次,阿,名『不』,罗呵,名『生』,是名『不生』。……复次,阿罗呵,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能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以是故,佛名阿罗呵。」
- 净影慧远着《观无量寿经义疏》:「阿罗诃者,此名应供,佛具智断合可供养,故名应供。外国语中三名相通:一、阿罗诃,此云应供;二阿罗汉,此云无生,亦云无着;三阿卢诃,此云杀贼。」
- 净影慧远着《大乘义章》卷17:「阿罗汉者亦外国语。外国语中。三名相通。一阿罗诃。此云应供。二阿卢汉。此云杀贼。三阿罗汉。此方正翻名曰不生。」
- 《景教流行中国碑》:「摠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元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
- 《景教三威蒙度赞》〈尊经〉:「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应身皇子弥施诃,证身卢诃宁俱沙,已上三身同归一体。」
- 《序听迷诗所经》:「尔时弥师诃说天尊序娑法云:『异见多少谁能说,经义难息事谁能说。天尊在后显何在,停止在处其何。诸佛及非人平章天阿罗汉,谁见天尊在于众生。无人得见天尊,何人有威得见天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