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麦克唐纳
阿瑟·布魯斯·麦克唐纳(,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和派翠西亞·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由於「發現中微子振盪,並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質量」,麦克唐纳與梶田隆章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1] 。
阿瑟·麦克唐纳![]() Arthur McDonald | |
---|---|
![]() | |
出生 | ![]() | 1943年8月29日
居住地 | 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 |
公民权 | ![]() |
母校 | 达尔豪西大学(BS) 加州理工學院(Ph.D.) |
知名于 | 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 |
奖项 | 富兰克林奖章(2007)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9)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5)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5) |
网站 | 阿瑟·麦克唐纳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天体物理学 |
机构 | 普林斯顿大学 皇后大学 |
博士導師 | 威廉·福勒![]() |
職業生涯
1970至1982年,麦克唐纳任職於位於渥太华的西北方的乔克河核子实验室研究员。1982年至1989年,他成為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後來,他加入皇后大学,目前是皇后大学的大学研究主席。他是普里美特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5][3][6]
學術研究
探索中微子是否帶有質量是粒子物理學的熱門論題。自1960年代後期開始,就已有物理實驗觀測到中微子帶有質量的跡象。在地球的中微子探測器曾多次顯示,探測到的電中微子數量低於理論模型的預言。中微子有三種存在的類型(電中微子、緲中微子與濤中微子),很多學者們認為,那些不見了的電中微子已振盪成為其它種類型,探測器無法或很難探測到它們。假若中微子會發生振盪,則按照量子力學定律,中微子必須帶有質量。[5]
2001年8月,在麦克唐纳的领导下,依据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地下2100米的检测设施的观测结果,可推论出来自太阳的电中微子會因為中微子振盪機制變型为緲中微子和陶中微子。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團隊於發表論文於《物理評論快報》。學術界公認這是非常重要結果。
麦克唐纳和戸塚洋二被授予2007年富兰克林奖章。
2014年,美國《今日物理》雜誌(Physics Today)預測,麥克唐納可望與梶田隆章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7]。这一预言在2015年实现。
榮譽與獎章
参考资料
- . Nobel Foundation. [6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 .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 (PDF). www.queensu.ca. [2015-10-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07).
- . www.fi.edu. The Franklin Institute. [6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200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7).
- . Perimeter Institute. 2012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7).
- . [2015-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 獲諾貝爾物理獎 麥克唐納談核融合談希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15年10月7日
- . [2015-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 . Royal Society.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 .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201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