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威爾迪汗

阿拉威爾迪汗波斯語اللّه وردی خان英語Allahverdi Khan;約1560年-1613年6月3日)原本是一位格魯吉亞族的波斯宮廷軍用奴隸,後來獲擢升為薩非王朝的將領和政治家。

阿拉威爾迪是格魯吉亞基督徒,是溫迪拉德茲家族(Undiladze)的成員[1],與同胞及亞美尼亚人阿地蓋基督徒一樣,他在高加索的戰爭裡被波斯沙阿阿拔斯一世的軍隊俘獲,改信伊斯蘭教[2],並在由阿拔斯一世創立、基督徒俘虜組成的一個軍事機構古拉姆裡服役,該機構是用以平衡突厥貴族掌權的軍事組織奇茲爾巴什(Qizilbash)[3][4]

1589年,阿拔斯一世希望秘密除去大權在握的穆爾希德-科利汗·奧斯塔古,阿拉威爾迪汗參與了刺殺奧斯塔古的行動,因而獲得蘇丹的頭銜,並獲任為戈裴甘(Golpayegan)的總督[5]。他在後來又獲擢升為古拉姆的指揮官,在1595年至1596年間成為薩非王朝政府五名最重要的官員之一。大約在同一時間,阿拔斯一世委任他為法爾斯總督[6],他是第一位身份可以與奇茲爾巴什埃米爾平起平坐的古拉姆軍官,這也意味著地方不能再以半自治的方式運作,也不一定受到奇茲爾巴什的埃米爾所控制,而是由沙阿任命的官員管治。

1596年,阿拉威爾迪汗轉任科吉盧耶總督。1598年8月,作為指揮官的阿拉威爾迪汗從烏茲別克族手中奪回赫拉特。不久後,沙阿處死了奇茲爾巴什的埃米爾法爾哈德汗·卡拉曼尼,此舉令阿拉威爾迪汗成為了繼沙阿之後最具權力的人物。1600年後,他在英國人羅伯特·舍里(Robert Shirley)的倡議下重組軍隊,將古拉姆軍的規模由4,000人擴充至25,000人[5]

阿拉威爾迪汗帶領波斯軍隊東征西討,屢屢獲勝,包括在1601年至1602年征服巴林[7]

阿拉威爾迪汗建設了大量公共設施,包括伊斯法罕橫越扎因代河(Zayanderud)的三十三孔橋,橋上至今仍刻有他的名字[8]

參考文獻

出处

书目

  • (英文)Rice, David Talbot; Robertson, Giles; Henderson, George,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75
  • (英文)Welch, Anthony, , The Asia Society; distributed by New York Graphic Society, 1973
  • (英文)Savory, Roger,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0521042518
  • (英文)Necipoglu, Gulru; Roxburgh, David J., 15, BRILL, 2000, ISBN 9004116699
  • (英文)Yar-Shater, Ehsan, 1,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5
  • (英文)Floor, Willem M., , Bibliotheca Persica Press, 1998, ISBN 0933273290
  • (英文)Alizadeh, Saeed; Pahlavani, Alireza; Sadrnia, Ali, , Alhoda UK, 2004, ISBN 9640614130
  • (英文)Baker, Patricia; Smith, Hilary, , Bradt Travel Guides, 2009, ISBN 184162289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