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拉姆字母

阿德拉姆字母是一种用于书写富拉尼语的字母。[2]“阿德拉姆”这一名称是从其字母表的前四个字母(A,D,L,M)中衍生出的首字母缩略词,全称为“Alkule Dandayɗe Leñol Mulugol”([3]),意为“保护人民免于消失的字母表”。阿德拉姆字母是为西非语言特制的众多本土书写系统之一。[4]

阿德拉姆字母
𞤀𞤣𞤤𞤢𞤥 𞤆𞤵𞤤𞤢𞤪
类型
字母
创造者Ibrahima Barry与Abdoulaye Barry
使用时期
1989年至今[1]
书写方向從右至左書寫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富拉尼语
ISO 15924
ISO 15924Adlm (166), Adlam
Unicode
别名Adlam
范围U+1E900U+1E95F

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操作系统支持阿德拉姆字母。存在一些帮助用阿德拉姆字母发送短信和帮助学习阿德拉姆字母表的Android应用程序。[5]运行Microsoft Windows的计算机从2019年5月发布的Windows 10第1903号版本开始支持阿德拉姆字母。

创制

1980年代后期,青年Ibrahima与Abdoulaye Barry兄弟设计了这套字母来书写富拉尼语。[3][6]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套字母开始在富拉尼社区中被广泛采用,目前不仅在几内亚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地区教授,甚至在欧洲美国也有教授。[1]

字母

阿德拉姆字母分大写和小写两种写法。

大写小写拉丁转写 阿拉伯转写 字母名称[3] 国际音标[7]
𞤀𞤢a ا a a
𞤁𞤣d د da d
𞤂𞤤l ل la l
𞤃𞤥m م ma m
𞤄𞤦b ب ba b
𞤅𞤧s س sa s
𞤆𞤨p pa p
𞤇𞤩ɓ (bh) bha ɓ
𞤈𞤪r ر ra r/ɾ
𞤉𞤫e è e
𞤊𞤬f ف fa f
𞤋𞤭i i i
𞤌𞤮o ö ɔ
𞤍𞤯ɗ (dh) dha ɗ
𞤎𞤰ƴ (yh) yha ʔʲ
𞤏𞤱w و w
𞤐𞤲n或任何音节末的鼻音 ن na n
𞤑𞤳k ك ka k
𞤒𞤴y ي ya j
𞤓𞤵u ou u
𞤔𞤶j ج dja
𞤕𞤷c tcha
𞤖𞤸h ح ha h
𞤗𞤹ɠ (q) ق gha q
𞤘𞤺g ga ɡ
𞤙𞤻ñ (ny) gna ɲ
𞤚𞤼t ت ta t
𞤛𞤽ŋ (nh) nha ŋ
用于转写外语或书写借词的补充字母
𞤜𞤾v va v
𞤝𞤿x (kh) خ kha x
𞤞𞥀ɡb gbe ɡ͡b
𞤟𞥁z ذ zal z
𞤠𞥂kp kpo k͡p
𞤡𞥃sh ش sha ʃ

阿德拉姆字母书写时可以像阿拉伯字母一样连写,也可以不连写。连写更常见于手写体,而不连写的情况则更常见于印刷体和教材等教育性文本中。[8]

附标

阿德拉姆字母包含一系列附标。这些附标有些表示超音质的发音变化(如长短音),有些用于加在辅音字母上使之代表另外的辅音。

附标描述
◌𞥄加在表示/a/的字母上方,表示长元音/aː/;也可直接加在辅音字母上,表示辅音后接长元音/aː/
◌𞥅加在除/a/以外的其他元音字母上方表示长元音
◌𞥆双辅音
◌𞥇表示在加附标字母与其后一个字母之间存在一个声门塞音/ʔ/
◌𞥈辅音修饰符
◌𞥉带辅音修饰符的双辅音记号
◌𞥊
𞥋加在表示/n/的字母与另一个辅音字母之间,表示该辅音预鼻化

辅音修饰符的用法如下:

加修饰符的阿德拉姆字母 对应的阿拉伯字母
𞤧𞥈 ص
𞤣𞥈 ض
𞤼𞥈 ط
𞤶𞥈 ظ
𞤢𞥈 ع
𞤺𞥈 غ
𞤸𞥈 ه

字母加点可以表示借自阿拉伯语的发音:

加点的阿德拉姆字母 对应的阿拉伯字母
𞤧𞥊 ث
𞤶𞥊 ز

字母加点也可以用来表示本土语言中的其他发音:

加点的阿德拉姆字母 发音
𞤫𞥊 加在表示/ɛ/的字母上方表示/e/
𞤫𞥊𞥅 /eː/,点加在表示/ɛ/的字母下方,长音符号加在字母上方
𞤮𞥊 加在表示/ɔ/的字母上方表示/o/
𞤮𞥊𞥅 /oː/,点加在表示/ɔ/的字母下方,长音符号加在字母上方

数字

阿德拉姆字母中数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与西非书面字母相同,与阿拉伯字母相反。

阿德拉姆数字阿拉伯数字
𞥐0
𞥑1
𞥒2
𞥓3
𞥔4
𞥕5
𞥖6
𞥗7
𞥘8
𞥙9

Unicode

2016年6月,在9.0版本時,阿德拉姆字母被加入Unicode標準中,其碼位範圍為U+1E900..U+1E95F[9]

阿德拉姆字母
Adl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123456789ABCDEF
U+1E90x 𞤀 𞤁 𞤂 𞤃 𞤄 𞤅 𞤆 𞤇 𞤈 𞤉 𞤊 𞤋 𞤌 𞤍 𞤎 𞤏
U+1E91x 𞤐 𞤑 𞤒 𞤓 𞤔 𞤕 𞤖 𞤗 𞤘 𞤙 𞤚 𞤛 𞤜 𞤝 𞤞 𞤟
U+1E92x 𞤠 𞤡 𞤢 𞤣 𞤤 𞤥 𞤦 𞤧 𞤨 𞤩 𞤪 𞤫 𞤬 𞤭 𞤮 𞤯
U+1E93x 𞤰 𞤱 𞤲 𞤳 𞤴 𞤵 𞤶 𞤷 𞤸 𞤹 𞤺 𞤻 𞤼 𞤽 𞤾 𞤿
U+1E94x 𞥀 𞥁 𞥂 𞥃 𞥄 𞥅 𞥆 𞥇 𞥈 𞥉 𞥊 𞥋
U+1E95x 𞥐 𞥑 𞥒 𞥓 𞥔 𞥕 𞥖 𞥗 𞥘 𞥙 𞥞 𞥟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4.0
2.^ 灰色區域表示未分配的碼位

引用

  1. Bach, Deborah; Lerner, Sara. . Microsoft. July 29, 2019 [August 18,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2. Dalby, Andrew.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Everson, Michael. (PDF). 28 October 2014 [22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8).
  4. Unseth, Peter. 2011. Invention of Scripts in West Africa for Ethnic Revitalization. In The Success-Failure Continuum in Language and Ethnic Identity Efforts, ed. by Joshua A. Fishman and Ofelia García, pp. 23–32.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6. Waddell, Kaveh. . The Atlantic. 16 November 2016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7. . skyknowledge.com.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8. . r12a.github.io.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9. The Unicode Consortium. . Unicode.org. The Unicode Consortium.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