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是指产于阳澄湖中华绒螯蟹,虽然各地的大闸蟹基本品种相同,但是由于水域和养殖方法的不同,在外观、口味,甚至售价上都会有所区别[1],而阳澄湖大闸蟹是公认知名度最高的大闸蟹品种,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源产地优质产品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而阳澄湖也已成为了大闸蟹的代名词。

卖点

阳澄湖是海水与淡水在长江交汇所遇到的第一个湖泊,水位常年稳定在2米左右,地形复杂、光照充足,湖内有着丰富的生物品种,湖边则是遍地稻谷,水草丰富、螺蛆更肥,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

阳澄湖所产的大闸蟹有四大特征,分别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阳澄湖的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贴泥的肚脐晶莹洁白,没有黑色斑点;蟹腿毛长显黄色,根根挺拔;蟹爪为金黄色,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

食用

蒸好的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肉质细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特别丰富[4]。阳澄湖大闸蟹含有等微量元素,还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五种人体必须氨基酸

阳澄湖大闸蟹肌肉、肝脏以及性腺三大可食用部分共占体重的36.72%,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用部分共占体重的53.26%。

由于阳澄湖雄蟹的壳重、体重比例较大,雌蟹的可食部分比雄蟹要高出5-6%。雌蟹的脂肪明显高于雄蟹,这与雌蟹卵巢中富含脂肪有关。雄蟹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雌蟹[5]

食蟹文化影响

阳澄湖大闸蟹自古就受到食客的青睐,形成了独特的食蟹文化。几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视阳澄湖蟹为「生平独此求」,以食之作为享受口福之乐[6]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清代的李漁說:“螃蟹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金庸每年秋季都会购买数百斤的大闸蟹招待宾客,且每次都指定要阳澄湖大闸蟹[7]

品牌维护

由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导致其价格要远高于其他同类品种,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冒充阳澄湖大闸蟹的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大闸蟹养殖年产量约为57.4万吨,淡水捕捞的大闸蟹产量为5.3万吨,共计62.7万吨。而阳澄湖大闸蟹年产量只有2000吨左右,产量只占江苏省大闸蟹养殖产量的0.7%,全国大闸蟹总产量的0.3%[8]

成立行业协会

2002年,苏州市成立了「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协会主要职能是确保阳澄湖大闸蟹产品质量,并实施品牌销售[9]。为了防止其他产地的大闸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售卖欺骗买家,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将每只阳澄湖大闸蟹佩戴了“防伪戒指”,防伪款式会每年变化,消费者就通过防伪热线进行查询,如买到冒牌货,可进行投诉[10]。除此以外,阳澄湖大闸蟹还是用过激光防伪、钳和防伪等多种技术,采取产品集中中转,蟹农凭IC卡到中转站交售等品牌销售运作模式。

近年来,阳澄湖大闸蟹售假的情况愈加严重,有不法分子也会仿造防伪蟹扣并通过网上出售。而一些产自其他产区的大闸蟹,则可以为螃蟹戴上真防伪蟹扣,用印有“阳澄湖”的包装礼盒包装[11]

状况

如今,阳澄湖大闸蟹已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销售网点在全国已有2000多个,遍及全国133个大中城市,并已经运销港澳台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3]。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养蟹业已成为阳澄湖当地百姓致富的一条捷径。

蟹品竞争

也有观点表明,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了。目前,所有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在笼箱里圈养的,靠蟹农投料而生,与其他地区所产的大闸蟹品质区别不大。2007年,上海水产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河蟹大赛」中,得到冠军的一对蟹并不是来自于阳澄湖[12]。随着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的提升与普及,从往届「全国河蟹大赛」的获奖情况来看,最好的产地,已经转向长江中游和淮河下游的湖区[13]

参考资料

  1. 金可. . 新华网 - 北京娱乐信报. 2007-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 . 201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5).
  3. 王文艳. . 《苏南科技开发》杂志. 2007 年 1 期.
  4. 赵明森. .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1997 年: 127 页.
  5. 李思发; 等. . 《中国水产科学》杂志. 2000 年 3 期.
  6. 李伟中. .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杂志. 2006 年 3 期: 6–10.
  7. 马莉. . 《苏南科技开发》杂志. 2004 年 10 期.
  8. . 饮食网. 201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9. . 腾讯 - 东南网. 201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0. 杜丁. . 国际在线 - 新京报. 201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1. . 新京报.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12. 若丹. . 新民晚报. 2007-11-08.
  13. . 中国雅虎财经. 2010-09-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