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街
行政区划
关西街的行政区划在州厅制前的十二厅时期属新竹厅竹北二堡之水坑、茅仔埔、坪林、上横坑、下横坑、下南片、石岗仔、大旱坑、老焿藔、燥坑、上南片、朴仔沟、牛栏河、三墩、十藔、湳湖、湖肚、十六张、老社藔、石门、新城、苎仔园、咸菜硼街、店仔岗。1920年10月1日,台湾州厅制实施,上述24街合并为关西,下辖24个大字,「咸菜硼街」亦同时改称「关西」[1],为役场所在地。1924年5月,新竹郡蕃地所属之「大竹坑」、「竹头」(一部份)、「旧马武督」、「六畜」、「赤柯山」改编入关西,成为第25个大字「马武督」[2]。1943年10月1日,关西新埔等全台11个同时升格为「街」,成为「关西街」,辖区不变。1944年4月1日,新竹郡蕃地马武督社改划为关西街的第26个大字「锦山」[3]。
至终战前,关西街辖域内分为关西、拱子沟、店子冈、十六张、上南片、湖肚、三屯、牛栏河、十寮、湳湖、石门、燥坑、老社寮、苎子园、新城、坪林、上横坑、下横坑、下南片、石冈子、老焿寮、大旱坑、水坑、茅子埔、马武督(1925年新设)、锦山(1944年新设)26个大字。
- 上南片大字下有「南片」、「渡船头」小字名
- 关西大字下有「关西」、「北门口」小字名
- 店子冈大字下有「高桥坑」、「店子冈」、「崁下」、「深坑」小字名
- 马武督大字下有「大竹坑」、「赤柯山」、「马武督」、「六畜」小字名
- 十六张大字下有「十六张」、「暗潭」小字名
- 湳湖大字下有「湳湖」、「十股」、「柑子树下」小字名
- 三屯大字下有「上三屯」、「下三屯」小字名
- 十寮大字下有「四寮」、「七寮」、「八寮」、「十寮」、「粪箕窝」小字名
- 大旱坑大字下有「大旱坑」、「大东坑」、「小东坑」、「小北坑」、「南坑」小字名[4]
设施
- 关西街役场
- 关西邮便局
- 新竹郡警察课关西分室[5]

新竹郡警察课关西分室
- 关西、石冈子、坪林、湖肚、新城、赤柯山派出所
- 马武督驻在所
- 关西公学校(关西国小)
- 关西公学校马武督分教场(锦山国小)
- 石光公学校(今石光国小)
- 关西公学校坪林分教场(坪林国小)
- 关西实践农林学校(今关西高中)
- 关西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
- 石光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
- 关西兴业株式会社
- 新城茶叶组合
- 新高茶叶组合
- 朝日茶叶组合
- 福利合资合资会社赤柯山出张所
参考来源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府令第四十五号,大正十三年五月六日,台湾总督府
- 台湾总督府. . 台湾总督府官报. 1944-03-28.
-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 新竹州警察文库. . 1937-04-12.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 . 1937-09-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