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

长镜头long take,或称为一镜到底不中断镜头长时间镜头)是一种将单个镜头长时间、中途不切换镜头画面的拍摄手法。与它相反的是剪接式(蒙太奇)的拍摄方法。长镜头手法多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刻意捕捉当时大范围内的场景氛围、文场戏的演员不中断的内心转折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由于长镜头拍摄难度大,可以相当程度展现导演的调度、时间掌控功力[1],一个细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需要从头拍摄的麻烦[2],因此许多名导演都将它视为对自己艺术成就的重要挑战。

概念

「长镜头」一词,在电影拍摄手法上所指的并不是摄影镜头的外观长短或是长焦距(long lens),也不是指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之远近(远景镜头,long shot),而是指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视频的片段(take)的长短。长镜头要多长才算,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只要相对而言是时间较长的单一而不中断之镜头,便可如此称呼。[3]

由于「长镜头」(长镜次,long take)十分容易和摄影上的「长焦距」(长焦镜,long-focus lens,long lens)混淆,而「一镜到底」也易与将摄影机固定不动的「固定镜头」混淆,因此近来不少人认为「长镜头」应改称为「长时间镜头」或「不中断镜头」,才是较精确、较理想之称法。

镜头(take)是组成电影场景的单位,由一个一个短小镜头组成,产生影像间的化学效果的电影手法,一般称为影像蒙太奇。而长镜头则是标榜一个场景只用一个镜头贯穿,无剪接。一个完美长镜头拍摄,需要导演与工作人员事先精心设计镜头的调度流程、演员的走位等等,而且对演员的演技也是相当严格的考验,只要一个小小错误就会让之前所拍的一切全功尽弃[2],所有人必须由最开始之处整个从头重拍。所以一个长镜头的拍摄,一般都要多次彩排、反复演练,因此往往可能用上一整天,就只为了拍摄数分钟之影像。

早期范例

1964年,安迪·沃荷和前卫电影制片人乔纳斯·梅卡斯使用Auricon相机通过16毫米胶片在10卷胶卷上拍摄了长达485分钟的实验胶片《帝国》,比35毫米胶片的拍摄时间更长。“相机拍摄了1200英尺的胶卷,可以拍摄约33分钟。”[4]

优缺点

优点:

  1. 画面转移流畅。
  2. 有真实感,与看传统电影的体验不一样,投入的观众有可能忘记自己是在看电影。[5]
  3. 容易体现导演和摄制组的水准。[5]

缺点:

  1. 难度大[5],必须将每一个场景、对象、人物走位、摄影机的运动以至光源都配合得天衣无缝。[2]
  2. 耗费时间长,也耗费人员精力[5]。每次都要从头排练,而且如果细节有明显差错,就需要花很多时间重新拍摄[2]
  3. 需要切换多个室外场景的长镜头视频尤其难拍,很难提前控制室外的长时间光线变化,基本上是“听天由命”。[5]

发展历史

过去长镜头的长度,常受到电影底片长度的限制,无法超过数十分钟。导演如需长度超过底片限制的长镜头,往往必须通过隐藏剪接的手法来呈现。因为数字摄影的发明,长镜头的长度得以延长至数小时以上。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是2002年俄罗斯导演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当中长达96分钟的长镜头,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由这一个长镜头构成的。类似单一长镜头电影还有麦可·费吉斯(Mike Figgis)的《真相四面体、时间秘码》(Time Code,2000)。利用数字摄影,该片得以利用手持四台摄影机同时不间断的拍摄完该片,长度约97分钟。

网络短片

现时Youtuber 等网络影像创作者所拍摄的自拍短片,大部份都是用一个场景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加入后期剪接加工因此可明显看出并非真实意义的长镜头。它们的真实性,看镜头中的小细节,便可以意会。当出错时则使用检验图来切换成正确内容。

范例

名人

台湾导演侯孝贤以其固定镜位的长镜头而著名。

日本导演沟口健二的长镜头则摒弃了复杂的设计。

希腊导演泰奥·安哲罗普洛斯拍摄过几个极具风格化的360度环形运动的长镜头。

视频

[6]

参考资料

  1. 王小Sa. 飒飒 , 编. . Mtime时光网. 2018年12月17日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29日) (中文(中国大陆)).
  2. . 华西都市报. 2017年8月4日: A10版面“宽窄巷”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5月23日) (中文(中国大陆)).
  3. Bordwell, David. . Paperback; 2007. Routledge. 2008: 32+. ISBN 978-0415977791.
  4. Rothermel, Ryan. . Motionographer. 22 June 2010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5. 滕朝 (新京报记者). 苏姗 (新华网责任编辑) , 编. . 新京报; 新华网 (转载网站). 2019年10月10日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5月22日) (中文(中国大陆)).
  6. "灰狼". . Mtime时光网. 2009年12月29日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5日)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