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将军
明朝
明朝时,除了郡王长子(嫡长子的封号)外,原则上一律封镇国将军(但也有因为是滥妾所生,降等为辅国将军)。从镇国将军开始,不可世袭,诸子皆降一等封将军或中尉,至奉国中尉则不再降等[1]。
- 镇国将军的正妻称镇国将军夫人。镇国将军的俸禄为每年1000石(一半本色粮,一半钞;嘉靖四十四年改为三分本色粮,七分折钞)。
- 镇国将军之子全封辅国将军[1][2],女儿称郡君。郡君的俸禄为每年400石(四分本色,六分折钞;嘉靖四十四年改为二分本色,八分折钞)[3]。
除明朝宗室外,以下著名人物曾经受过镇国将军封号:
参考文献
- 《皇明祖训·职制》:「凡郡王子孙,授以官职。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 《大明会典》卷五十五:「(郡王)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授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授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以下,俱授奉国中尉。」
- 《明会典》卷三十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