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湾
银矿洞

银矿湾因为位于附近山上的银矿洞而得名,该洞藏有铅矿;大部份铅矿的矿石含有少量的白银,因而此内湾得名银矿湾。矿藏于1862年被发现及开采;初期生产每公吨矿石含有约4公斤的银。矿藏于1886年被大量开发。[1]何昆山在1884年创办天华矿业公司。[2]最早天华矿业公司负责采矿工作,到1890年为唐廷枢、徐润等华人企业家接办。开采矿藏除了使用炸药及大量工人在矿洞内挖掘外,当时天华公司在梅窝一带创建一条龙的操作系统,确保银矿矿石可以获得即时加工及处理。据报经营者曾兴建一个小型的水库及长约700米的水管,从远处引水到矿洞附近,利用水力推动水泵抽走矿洞内的地下水。矿洞的矿石通过长达一公里的索道及吊篮运送到银矿湾沙滩沿岸的一间大型的炼银厂。炼银厂长约80米,设有多个自动化的碎石机、跳汰机等全由英国入口处理矿石的机器,亦设有多个不同种类的炼炉,每日可以处理多达40吨的矿石。除处理银矿洞生产的矿石外,更会处理来自中山潭洲银矿的矿石。银矿洞可能是广东省第二个以现代化方法开采矿石的银矿,而炼银厂则很有可能是广东省第一间使用现代方法炼银的炼银厂。后来因为矿石含银量过低、加上经营不善、资金不足等问题,天华公司声明倒闭;而矿洞亦于1896年停止生产,只留下洞穴遗迹予游人参观。
矿洞高约10呎、阔约7呎。废弃矿道积水而成为四通八达的水道,挖掘银矿、发送矿石的链轨仍然遗留洞内;其中有少量钟乳石,乘坐小艇游览整个矿洞需要半小时。银矿洞有四个入口,左洞是正洞,右洞则是副洞。1960年代,银矿洞发生溺毙意外,致使银矿洞被封闭至今;加上矿洞只剩下少量的矿藏量,香港政府基于安全理由关闭矿洞:正洞及右洞均被政府封闭,其余两个洞则早被山泥堵塞[3]。
然而,一直有当地居民认为应该重开矿洞以吸引旅客参观。实际上,银矿洞内有罕有蝙蝠生活;洞内至少有逾千只共九种蝙蝠,当中有四个不常见品种;加上矿洞已封闭超过40年,矿洞图则及历史数据自二战后早已散失,洞内岩石结构安全成疑,不宜开放[4]。因此土木工程拓展署只会在银矿洞口进行优化工程,加建避雨亭及增设访客方向及数据展示牌等,以方便及吸引游人。
银矿瀑布

银矿瀑布分为上银矿瀑布和下银矿瀑布,旁边为银矿湾瀑布公园,设有一中式凉亭让人观赏瀑布景色。
樱花径
窝田村是位于梅窝银矿洞石径之上的村落。为配合2016年梅窝发展计划并借助政府重修废弃的银矿洞契机,窝田村村民引资移植樱花树;初期由内地引进60棵樱花树种植,打造樱花梦境园及百米樱花径[5]。
银矿湾泳滩

处于银矿湾西岸的银矿湾泳滩宽阔且水浅,不过有颇多的垃圾。由于数条进入银矿湾的河流中游均有农民饲养家禽,银矿湾泳滩在1980年代中期的水质为极差;不过近年水质较为良好至一般之间。
天际线

河流
银矿湾是至少三条河流或溪涧的出海口:由南至北分别为银河、横塘河、和位于东涌头的不知名溪涧。其中,银河分隔梅窝市中心和银矿湾;横塘河口位于银矿湾泳滩中间,有明显的冲积扇;东涌头的不知名溪涧出海口则满布石头。
日占时期大屠杀
参考数据
- 刘智鹏. . am730. 2011-05-31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终于在广东设立矿务局,并颁布《矿务条例》,鼓励民间投资开矿。何昆山趁此机会投资二十万両创办了两家矿业公司,并不断发展业务,几年后在香山县开办颇具规模的潭州银矿。同时何昆山也注意到大屿山的开矿潜力,于是以每年二千両的代价向清政府买下梅窝一带的开矿权,设立大屿山银铅矿区。何昆山将早年安排华工开矿的经验应用到香山和大屿山的矿场上,不惜重金从英国引入先进机器和地质学家,又起用外籍矿场主管培训从广东引入的劳工。不到几年,何昆山不但成为香港矿业的先锋,更带领广东矿业向现代化发展踏出重要的一步。」
- . 2016-01-26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8).:「何昆山的天华矿业公司在中山经营一个银矿,也在大屿山开发银铅矿,这在当年是一项开拓性事业。」
- .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 梅窝改善工程成本涨六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东方日报》 2013年2月20日
- 梅窝拓新景点 窝田村打造樱花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5-03-05,香港商报
外部链接
- 离岛区,泳滩数据,泳滩及泳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 银矿洞上洞初部报告 — 四号直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大屿山银矿洞报告》(第二版)(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ui Wo Silver Mine – Part Two The M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2019 银矿洞上洞调查(两个项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