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
涵意
「里山」在日语中原指定期依序采伐的次生林(如橡树林、松树林、竹林等),以及可供覆盖屋顶、牲畜饲料及堆肥等用途的草地;[1] 是山林与平原间的过度带,因人为开垦产生的镶嵌地景()。[2]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届缔约国大会以「里山」指涉位于高山和平原之间包含社区、森林和农业的混合地景或复合式农村生态系统,包含西班牙德埃萨系统、法国的风土系统等;会上通过「里山倡议」。
里山地景
在里山地景之内,许多不同种类的生态环境混合在一起,成为众多野生物种栖地,并有助于防灾、集水区保护等目的。[3][4][5]
常见的里山地景类别:[3]
- 次生林地:由定期砍伐与其他人为管理的林地组成。
- 稻田:灌水的稻田构成可提供其他生物栖息的湿地
- 池塘、沟渠:可供灌溉的池塘、沟渠,同时也可供水生动植物栖息。
- 牧场、次生草原:次生草原可充作牧场;草原上种植的芒草、矮竹可供作建物、器具的材料。
里山倡议
里山倡议(英语:),以世界各地类似日本地区里山地景的复合式农村生态系统为目标,其愿景为谋求兼顾生物多样性维护与资源永续利用之平衡。[6][7]
2003
日本环境厅与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所联手发起「里山倡议」,最终于2010年第十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的第32号决议中获得采纳。[8] 里山倡议为重建「里山地景」,提出三折法(英语:),通过结合传统生态学知识、现代科学、社区传统等确保多样生态系服务与管理模式;以及5项关键观点[9]:
三褶法
- 集中智能确保多样生态系服务与价值
- 创新地集成传统生态学知识与现代科学
- 在尊重社区传统下,探索管理系统的新形式与新的公共财架构
参考
- 经典杂志【想望家园】创造循环型社会日本里山的智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廖仁慧. (PDF). 台湾生态工法基金会.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12) (中文(台湾)).
- . 台湾环境信息协会-环境信息中心.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繁体)).
- . 上下游News&Market新闻市集. 2015-10-08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中文(台湾)).
- . www.cna.com.tw.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 . www.kskk.org.tw. 里山塾 - 观树教育基金会.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中文(台湾)).
- COA. . www.coa.gov.tw.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 里山倡议 | 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赵荣台. (PDF).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