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坊制

里坊制,又称「坊市制度」[1],是一种基于《周礼》的城市布局,城市遵循中轴对称布局,以贯通全城的大街为中轴,左右完全对称,城内居住区像棋盘一样切割成一个个小方格。长安城、新罗王城、日本平安京西夏兴庆府都是采用里坊制建造的都城。

唐代以前的城市多属军事要冲或地方政治中心。为了治安和军市的需要,城中住宅区以「坊」的短墙区隔,以管理其人员及物资的进出。政府对城市中商贾贸易的时间及地点也有限制,仅能在白天于「市」进行。「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便是当时夜间街衢景像的写照,日出敲街鼓600下后开坊门,日落敲街鼓600下后关坊门 [2]

宋代以后,由于商业繁盛,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结构与机能朝商业、娱乐的型态发展。宋代取消唐代的市坊制与夜禁规定,形成商业街、瓦肆与夜市。

里坊制度于之后不复存在。[2]

注释

  1. 刘铭纬、赖光邦. (PDF). 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学报. 2008, (15): 41-69 [2021-1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01).
  2. 覃, 力. . 中国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10 (锦绣出版 (王进荣)). 2003年8月15日: 第29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