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褐試

釋褐試又稱關試,是中國隋代唐代科舉考試制度的一種。「釋褐」的「褐」是指平民穿的粗布衣服,「釋褐」即褪去平民衣服換上官服,「釋褐」又稱「解褐」[1];因常在春季舉行,由禮部關吏部,又稱「春關」。唐代士子通過禮部明經進士等科舉舉拔,僅取得任官的資格,還需經過吏部所舉辦的銓選試,凡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正;三曰書,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得者為留,不得者為放。[2]順利通過後由尚書旨授,給予「告書」,有些人未能通過吏部銓選試釋褐授官,甚至有出身廿年而未獲錄用者。 如韓愈則三次銓選試均未通過[3],又三次上書宰相求官未成,最終離開長安至河南宣武軍節度使董晉麾下擔任幕僚,後經董晉推薦,方以祕書省校書郎出仕。

注釋

  1.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曹毗傳〉:「安期解褐於秀林,漁父擺鉤於長川。」《梁書》.卷二.〈武帝本紀〉中:「不通一經,不得解褐。」
  2. 《新唐書》卷四十五 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
  3. 韓愈《上宰相書》中稱:「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