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府
达府[1](泰语:,皇家转写:,泰语发音:[t͡ɕāŋ.wàt tàːk])是泰国北方之一府 。邻近府城由北顺时针依序为:夜丰颂府、清迈府、南奔府、南邦府、素可泰府、北碧府、那空沙旺府、乌泰他尼府和甘烹碧府。府城西边紧连缅甸的克伦邦。华人称之为来兴府。
达府 ตาก | |||
---|---|---|---|
府 | |||
| |||
![]() 达府在泰国的位置 | |||
坐标:16°53′02″N 99°07′30″E | |||
国家 | ![]() | ||
首府 | 达府市 | ||
政府 | |||
• 府尹 | Charoenrit Sa-nguansat (since 2016) | ||
面积 | |||
• 总计 | 16,406.6 平方公里(6,334.6 平方英里) | ||
面积排名 | 4 | ||
人口(2018) | |||
• 总计 | 654,676人 | ||
• 排名 | 49 | ||
• 密度 | 39.9人/平方公里(103人/平方英里) | ||
• 密度排名 | 75 | ||
时区 | UTC+7 | ||
ISO 3166码 | TH-63 |
地理
普密蓬水库(以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命名)拦截了平河。平河是昭披耶河两道源流之一。泰国最大人造湖坐落于此,占地300平方公里,Taksin Maharat和Lan Sang国家公园也在此处。通艾纳来宣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勘北碧府一半面积,Huai Kha Khaeng野生动物保护区与乌泰他尼府交界,是世界遗产之一。

历史
达府在2000年以前曾创建王国,甚至早于素可泰王朝。该王国约在公元1世纪达到顶峰,5世纪往南迁都至拉帕国(Lavo,现今为华富里府)。西元663年左右拉帕国王之女瞻玛公主娘娘(Cham Thewi Queen,泰文:พระนางจามเทวี)创建曼搭城。兰甘亨大帝将之攻下,纳入素可泰王朝,成为西方前哨要塞。大城王朝时期,Maha Thammaracha王在对缅甸的战役落败,失去Ban Tak城。因此该城西移,并更名为Mueang Rahang。直至扎克里王朝,才再度移回平河东。
大城王朝因被缅甸击败而衰落之前,郑昭(本名郑信),即后来的达信大帝是达府的副府尹,故后人称呼他为「达信」,意思即是「达府的信先生」。
经济
农业是来兴主要经济活动,生产米、玉米、蔬菜、水果、乳牛、吴郭鱼等。工业方面包括铁矿、花岗岩、珠宝。另外手工艺和缅甸特产也是重要贸易产品。观光业方面,来兴北部的普密蓬水坝是最著名的景点。生态旅游也相当盛行,南部景致四季变换,如Thi Lo Su瀑布、Thi Lo Le瀑布、可以在变换多端的森林里徒步和泛舟。来兴另一项出名活动是水灯节,在Mueang Tak直辖县的平河举行。当晚水灯会排列成长长的Krathong Sai (กระทงสาย)飘浮在水面上。
交通

达府是北部主要运输交通中心,有3条泛亚公路通过此地。AH1在美索穿越缅泰边境;AH2由北到南贯穿来兴府。AH16的终点站就在这里。来兴距离曼谷426公里,普吉航空每天都有航班往来曼谷和美索之间,但目前已终止服务。飞行时间约1个半小时。
人口数据
约有四分之一人口为泰国长颈族分支,长颈族包括:瑶族、克伦族、阿卡族(泰语:Egaw)、拉祜族(泰语:Musay)、苗族(又称赫蒙族,泰语:Meo)和傈僳族(泰语:Lisaw)。来兴为数最多的长颈族是克伦族。
象征
达府府徽是纳黎萱大帝乘坐皇家大象的图腾。因为神鸟迦楼罗在泰国是周的符号,所以有时候大象下面也会画上迦楼罗。图中奈瑞森王往地面倾倒圣水,这个动作象征独立之意。其缘由为1584年和缅甸的战争中,来兴是第一个宣布脱离缅甸控制的地方。府树是Asian Jatoba(Xylia kerrii),府花是洋紫荆。 |
行政区域
达府被分为8个县(Amphoe)和一个次级县(King Amphoe);又再分成63区(Tambon)及再细分成493村(Muban)。
|
![]() |
---|
参考数据
- 周定国.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 1235. ISBN 978-7-5001-0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