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族

追星族是指崇拜明星并积极追随并关注与其有关事物的爱好者。「追星」一词源自小虎队[1][2][3]

追星族

特点与表现

追星族一般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男女,他们首先通过电视传媒认识一位偶像,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出一种有个人崇拜性质的迷恋情绪,欣赏那位偶像的一切作品以及他/她本人,甚至与他/她有关的一切事物。大多数追星族仅仅是喜欢收集偶像的作品,讨论偶像的逸事,参加有偶像出席的活动等。比较痴迷的追星族会对偶像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在幻想中与偶像沟通,为偶像花费精力与金钱。有些民众认为追星是不理性的行为。[4]而有大学应用社科系教授表示,可能会出现对偶像认知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把偶像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有什么缺点,也会被淡化了[5]

常见行为

  • 经常查找偶像的行程,追踪及浏览其社交媒体。[6]
  • 会到场支持偶像的活动(如广告商公开活动),亦会抢购偶像的演唱会门票以进场观赏演唱会,或是报名参加签唱会或签名会,甚至出席慈善活动及国外活动。
  • 会购买偶像的正版唱片或影碟,不分初版、改版或庆功版。
  • 收看偶像的演出及收听其音乐作品。
  • 加入歌迷会,常常和同好们交换偶像的消息。[7]
  • 为求能见到偶像而不惜付出一切成本。[8]

外界评价

华人社会家长教育界通常对追星现象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即使在较开放的西方社会,青少年追星现象也常常令家长紧张。反对意见认为:演艺界明星并没有高于他人,值得崇拜的地方,相反常有如吸毒,滥交一类负面报道,这样的明星仅仅靠外表形象吸引到辨别能力不强青少年,会成为他们的不良榜样。

但也有正面意见:认为这些人的心灵比任何人都还要纯洁、跟来自不同地区的有共同兴趣的人成为朋友比任何人都还要热情亲切、不容易背叛他们喜欢的人、偶像的公益行为也能够让一些粉丝投身公益,比如「粉丝公益」就是粉丝以偶像名义进行公益活动⋯⋯

可能风险

  1. 过度追星会引来私生饭效应,严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明星本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安排和出行计划。
  2. 会出现所谓的“独角兽”,一旦明星(特别是女性)被揭发在与某些异性谈恋爱、出现暧昧关系的绯闻或宣布结婚的话,会引起这些“独角兽”的愤怒并进行一些激进行为(例如恐吓或行刺)。

参见

参见数据

  1. . 环球网 (环球时报).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追星”一词,也是源自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巡回演出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这种疯狂的行为被报纸称为“追星”,……
  2. . 青年文摘. 2022-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小虎队的巡演货车在前面开着,当出现第一个骑车在后面追的粉丝之后,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加入其中,“追星”一词诞生得如此热烈形象。
  3. . Yahoo奇摩新闻.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一曲《青苹果乐园》彻底征服了台湾所有青少年,举办的万人签名会盛况空前,引发台湾首次青少年的「追星」现象,……
  4.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5. . [2018-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8).
  6. .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7.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8. .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