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或称述宾词组,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是由两个成分以「支配、关涉」的关系组成的一类结构:前面是述语,后面是宾语。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或现象所支配或关涉到的对象。例如,在短语“看电影”中,“看”是述语,“电影”是宾语。

名称

述宾短语又称为动宾短语。所谓「宾」是指宾语,即是该结构中后面的成分,这个成分受到结构中的第一个成分所支配或关涉;而「动」或「述」就是指该结构中,前面的那个成分,它所提及的动作或现象支配了或关涉到其后的宾语。由于这个成分常由动词担当,所以称为动语,该结构就称为动宾短语;然而,这个成分也可由非动词的谓词性成分(如形容词)担当,故又称为述语以避免使用「动」字[1]。不要把「动语」和「动词」混淆。前者是指述宾短语中的第一个成分,而后者则是词的语法分类之一。

这个结构有时也称为谓宾短语,但因为「谓语」一词已经用来指称主谓短语中后面的成分,所以这种称呼较少使用。

述宾短语前面的成分,无论称为动语还是述语,也可能与另一种结构——述补短语——中的第一个成分的名称相同。事实上,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往往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形成相当复杂的结构。一个成分称为「述语」,它后面可能有宾语,或可能有补语,或者二者都有。

述宾短语的构成

名词性词语作宾语

宾语往往是动作所支配的具体对象,故此以名词性词语充当。

  • 叔叔带着 | 小飞和大刚两个助手
  • 最喜欢 | 哪位同学
  • 这位普通的不知 | 姓名的老师

谓词性词语作宾语

动作、事件等也可以是受支配或关涉到的对象。

  • 小朋友学习 | 写字
  • 不知道 | 你有没有欺骗我

谓词性词语作述语

述语是构成类型和性质较为单纯的句法成分。述语一定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 | 衣服
  • | 很多朋友
  • | 的钱花光了。
  • 给他 | 很多钱

支配与关涉

述宾短语的成分在语义上是支配或关涉的关系。所谓的支配、关涉,其意义相当广泛。

  • 承受动作。例:「打|麻将」「喝|酒」
  • 动作的产物、结果。例:「写|硬笔字」「(这本书)卖|三块钱」(主语「这本书」承受动作,「三块钱」是动作的结果)
  • 事物的存缺。例:「没有|钱」「坐满|人」
  • 使动(尤见于古文中,现多以兼语短语表示)。例:「跑|狗、跑|马」「先破泰入咸阳者王|之。」「惊|天地,泣|鬼神」
  • 工具、方式。例:「写|毛笔」
  • 处所。例:「游|花园」「出|国」
  • 施事。例:「走出来了|两个人」
  • 判断。例:「是|统一的国家」

以上只是支配或关涉的关系的例子。事实上,从按语义上的分类,把所有述、宾之间的关系全部举出来,是没有一定的准则。例如可是把宾语分类为施事、受事和当事(即不能归入前两类者)。上面所举出的各种关系只是大略的分类,以显示出支配或关涉的关系之广泛。

上面所举出的关系,也可以出现在主谓短语中。例如「游过花园(了)」是述宾短语,而「花园游过(了)」是主谓短语,两者的「花园」皆是「游」这个动作的处所。在一些情况下,把述、宾的次序倒转,就会变成主谓短语。这不代表两种短语可以以任意使用。主谓关系最突出的特征,是「主题—陈述」,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想说明的主题前移。虽然词序改变没有导致形式上的错误的,但是它影响了整个短语的结构从而产生不同的意思。这体现出汉语中词序对意义的重要性。

双宾语

一些表达授受意义动词(例如给、送、通知、告诉、取、拿、问、请教等),这些动词除了能够带一个直接宾语以表示事物之外,还可以带一个间接宾语,表示动作的影响所及。例如:

  • 他告诉我一个大秘密。(「我」是间接宾语,而「一个大秘密」是直接宾语。)

处理双宾语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述宾短语的范围扩大,如果出现双宾语,述宾短语就由三个成分组成;另一种方法是以两层述宾语结构来包涵着,以上例说明,就是先把「告诉 | 我」视为一个述宾短语,然后这个述宾短语又视为一个述语,即「(告诉 | 我) | 一个大秘密」。

间接宾语通常置于直接宾语之前,但对某些动词,直接宾语可以移至动词之前,变为一个状语。例如「把一个大秘密告诉我」。

数据源

  1. 赵杰(2001年):《汉语语言学》,第287页,北京:朝华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