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

《近思录》南宋学者朱熹吕祖谦合编,选辑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而成书。《近思录》为中国第一本哲学选辑之书,亦为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1]。以后宋代之《朱子语类》,明代之《性理大全》,与清代之《朱子全书》与《性理精义》,均依此书之次序为次序,支配中国士人之精神思想凡600年[1]。影响所及,亦操纵韩国与日本思想数百载,且成为官学;在中国亦惟儒独尊,尤以朱子之哲学为主脑[1]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福建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近思录》为朱熹与吕祖谦合辑,采取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之语,共622条,分14卷,以《论语》「切问而近思」为题[1]。「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云:「四子(四书)《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2]:389-396[1]。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内容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近思录中载有四家之说,收当代思录群书共十四书,于《近思录》中分十四卷。共收有:

  1. 濂溪先生太极通书
  2. 明道先生文集
  3. 伊川先生文集
  4. 周易程氏传
  5. 程氏经说
  6. 程氏遗书
  7. 程氏外书
  8. 横渠先生正蒙
  9. 横渠先生文集
  10. 横渠先生易说
  11. 横渠先生礼乐说
  12. 横渠先生论语说
  13. 横渠先生孟子说
  14. 横渠先生语说

共收录14书,含周敦颐程明道程伊川张载 (北宋)


书中共有一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其目录如下:

评语

《近思录》一书,在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过重要作用。清代江永(1681年-1762年)称:「凡义理根源,圣学体用,皆在此编」,「盖自孔曾思孟而后,仅见此书」。 国学大师钱穆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

注释

  1. 陈荣捷. . . 台北市: 台湾学生书局. 1992.
  2. 陈荣捷. . 台北市: 台湾学生书局. 1988.

参阅条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近思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