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章

边章(?—187年,本名边允,金城人,汉朝官员,后来被凉州叛军劫持而加入叛军并成为叛军中的重要人物。[1]

边章
叛军首领
国家中国
时代东汉
主君孝灵帝、北宫伯玉
允→章
姓名边章
逝世不详
凉州

生平

叛乱

边允曾就任新安令。[1]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凉州义从胡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扬王国等叛乱,诈称求见当时在西州素来知名的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从事韩约。韩约不肯相见,在金城太守陈懿劝说下才前去,王国等趁机劫持韩约等数十人为人质,并杀护羌校尉泠征、陈懿,而留下了边允、韩约的性命。二人为了活命,一起成为北宫伯玉叛军的军师,被任以军政大事。[2][3][4]陇西地区发布檄文,称韩约、边允为贼,分别悬赏千户侯捉拿。边允大约在此时因此改名边章,韩约也因同样原因改名韩遂[1][5]凉州刺史左昌趁乱盗用钱财数千万。[6]

叛军杀死陈懿后,边章等聚众十余万,攻烧州郡,[3]天下震动。汉灵帝因此征曹操为典军校尉。[7]边章等进围左昌于冀县。左昌召汉阳长史盖勋等来救。盖勋到冀,责怪边章等人背叛之罪,边章等人都说:如果左使君早些听了盖勋的话,发兵威胁他们,他们尚可改过自新;现在他们的罪已经重了,不能投降了。于是解围而去。[4][6]

后来边章等率数万骑进犯三辅地区,朝廷以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董卓为正副帅征讨之。皇甫嵩请求调动乌桓三千人,北军中侯邹靖却上言称乌桓兵弱,应该招募鲜卑。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受命商议此事,大将军掾韩卓以为乌桓兵少,又与鲜卑世代为仇敌,若乌桓被调动,则鲜卑必定袭击乌桓老家,乌桓闻讯一定会弃军回救,这样无论是对军情还是军心都没有帮助;而邹靖驻地接近边塞,若令其招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车骑将军掾应劭驳斥,称鲜卑多为不法,难以制约,建议招募善守且不背叛的陇西羌胡,选拔精勇者,多给奖赏;陇西郡太守李参沉静有谋,必能给予奖励,得其死力。韩卓不服,与应劭辩论。于是汉灵帝诏百官大会朝堂,百官都认同应劭的建议。[8]

虽然皇甫嵩率扬武都尉陶谦攻打叛军取胜,[9]但因中常侍赵忠张让陷害,皇甫嵩以无功被免职召回,[10]而边章、韩遂等势力大盛。[3]董卓征讨无功。[11]

中平二年(185年)八月,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征讨边章等。张温表请别部司马孙坚参军事,屯长安。拜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张温,陶谦为司马、参军事。[9][12]隐士张玄建议张温趁手握大军之机剪除宦官、任用忠良,则边章之徒不足为忧,张温不能采纳。[13]张温以诏书召董卓,问责其无功,董卓很久才到,出言不逊。孙坚耳语张温,建议张温以军法处置董卓,历数董卓罪状,称边章、韩遂跋扈多年,应当抓紧时机进军征讨,而董卓却说未可,有碍军情也让众人生疑,这是他的第二罪;未果。[11]但董卓仍以此事记恨,为后来其杀张温埋下伏笔。张温合并诸郡步骑兵,共计十余万,屯美阳,保护园陵。边章、韩遂亦进兵美阳。张温、董卓与其交战,不利。[3][4]

十月,谏议大夫刘陶上《陈要急八事疏》称“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今西羌逆类已攻河东,恐遂转盛,豕突上京”,称边章及羌人叛军已经攻打河东,有可能势力更大而攻打长安,此祸皆由宦官而起。结果刘陶反被宦官诬陷而死。[4][14]

十一月,夜间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亮边章、韩遂营中,驴马都嘶鸣。叛军以为不祥,想回到金城。董卓闻之,高兴,次日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兵攻打叛军,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派周慎率三万人追讨。孙坚劝说周慎:叛军城中无粮,必然要经过外面转运粮食;他请求率万人断其运粮之道,周慎再以大兵继后,叛军必困乏而不敢战,若其逃入羌中,众军并力征讨,则凉州可定。周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边章、韩遂分屯葵园狭,反断周慎运道。周慎害怕,于是弃了辎重而退兵。[3]

董卓奉张温命攻打先零羌,亦被围,粮尽,他筑堤坝装作捕鱼为食,其实趁敌军松懈涉水逃脱,其所筑堤坝导致水位升高,敌军无法追杀,于是成为众军中唯一全身而退的,屯扶风,封斄乡侯,邑千户。[3]中平三年(186年)冬,朝廷因战不利而班师。[11][15]

影响

张温出征时,调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前中山相张纯自荐统军,张温却让涿县令公孙瓒统军。结果这些乌桓军队都叛归。张纯因不被用而怀恨,对前泰山太守张举说“今乌桓既畔(通“叛”),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认为汉朝要灭亡了,趁机作乱。[12]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被议郎傅燮以《议弃凉州对》驳斥,灵帝采纳傅燮之言。[6]

上军校尉宦官蹇硕畏惧忌惮大将军何进,于是与诸常侍一同说服灵帝派何进西击边章、韩遂。灵帝从之,赐兵车百乘,虎贲斧钺。何进秘密知道蹇硕之谋,于是称已派中军校尉袁绍东击徐、兖二州黄巾军,需要等其回来了再出兵,以图延迟行程。[16]

金城人麹胜趁乱袭杀祖厉长刘隽。县吏张绣伺机杀麹胜,郡内以为义。[9]

敦煌太守赵岐等新获除授的诸郡太守数人行至襄武,都被边章等所扣留。叛军欲胁迫赵岐以为帅,赵岐撒谎脱身,辗转回长安。[17]

结局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韩遂杀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3]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边章也在这一年被韩遂杀害;《典略》的记载则是病死。华峤《汉书》称董卓后来掌握朝政后,想迁都长安,司徒杨彪不肯,董卓作色反问杨彪是否想阻拦他的计划,还称边章、韩约曾来书信想让朝廷务必迁都,似边章仍在世,未详是否为马腾的误记。

评价

  • 孙坚:“章、遂跋扈经年(边章、韩遂跋扈多年)。”

参考文献

  1. 献帝春秋
  2. 《后汉书》卷八
  3. 《后汉书》卷七十二
  4.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5. 典略
  6. 《后汉书》卷五十八
  7. 《三国志》卷一
  8. 《后汉书》卷四十八
  9. 《三国志》卷八
  10. 《后汉书》卷七十一
  11. 《三国志》卷四十六
  12. 《后汉书》卷七十三
  13. 《后汉书》卷三十六
  14. 《后汉书》卷五十七
  15. 《三国志·孙坚传》载“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但沈家本据《后汉书·灵帝纪》《董卓传》指出,朝廷和叛军有交战,边、韩也并没有投降。
  16. 《后汉书》卷六十九
  17. 《后汉书》卷六十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