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
放射性碳测年
自1954年开始,学者初次制定一个以西元1950年为所有放射性碳十四定年的基准年代,便于呈现碳十四定年的年代数据。
其原理在于,检测一个有机体样本所含之放射性碳元素(14C)的衰败程度,便可以衡量出该有机体死亡后距离今日经过多少时间量。
原点年之所以被定在1950年,是因为这一年放射性碳十四定年法首次出现。另外,1950年亦比大规模核武试验来得早,这些核武试验令自然环境中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出现重大改变。
就西元2005年所做的碳十四定年数据来说,1000B.P.并非意指距今一千年前的西元1024年,而是指涉比西元1950年早了1000年的时间,也就是距今1074年之前的西元950年。
「距今」的用法
「距今」(BP)年代标记法也时常用在放射性碳测年以外的方法来确定日期,例如:地层学研究。
在科学文献中,碳十四定年年代数据往往会以如下格式呈现:「圆山文化 2950±110B.P.」 (黄士强等,1999: 49)
此数据中,2950即为2950B.P,而后面110则是此定年数据的标准差。2950±110B.P.的意义是,该圆山文化的样本其正确年代值有三分之二的几率会落于3060-2840B.P.之间。
准确度
碳十四定年法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也处处有着其准确性的疑虑。因为许多因素,检测出的数据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校正。
参考数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