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力
概要
超能力主要分为超感官知觉(ESP)和念力(PK)。ESP泛指辨识一般人所无法认识的现象、或是指干涉该现象的能力。有接触感应、透视、心灵感应、预知等能力。催眠目前已列入心理学范畴,不是ESP。目前的超能力“训练方式”普遍强调“大脑训练”,借由专注在特定神经信号与忽视神经信号(感觉)达到「忽视疼痛训练」,「对特定训练图形颜色敏感」,「僧侣启动身体产热机制在寒冬只着薄衣」,大部分的训练都存在相当危险性与不可评估训练成果,许多人往往花费时间与精力无法得到想要的成果。在虚构作品中,常以在少青年时期发挥能力的形象与发展心理学并谈。在超能力、超常现象关连用语中常见的前缀「psy-」是源自于希腊语表示心、魂意思的「psyche」。
在古代没有“超能力”这种称呼,因为一般人对于传说和史诗中的英雄和圣人的能力深信不疑,而且在建制化的宗教也一直在宣扬教主或圣人的神力,如一神教的“奇迹”或在东方宗教中的“神通”。钱穆则以史书记载如扁鹊可隔墙见物等诸多异事,以及孩提时的亲眼见证,认为特异功能不可妄加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根据他观察到诸多特异功能的案例,发现超能力者中,以幼童及女性占多数,并指出「西方科学心物相异,偏重物质空间,此等事诚属怪异。中国人向主心物和合成体,则外物移动,未尝与心无关。亦可谓此等同属心理现象,不必偏向物质上探求。但亦非专属心理学,须心理物理混为一体求之,庶可得解。观此,知此等乃人心之本有功能,亦可谓是人心之自然功能。及其渐长,多在人事上历练,则此等功能渐失去。但经特殊训练,年长后,仍保有此功能者,亦可有之。此等事,社会常见不鲜。」[1]
注释
- 德语:,Psi来自希腊词〔Psyche〕,义为“心灵”、“灵魂”、“精神”,即英文“精神病”psycho的词源
参考文献
-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之〈略论中国心理学 二〉-东大出版社、三民出版社、兰台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