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娜奖
费米娜奖(法語:),法国著名文学奖。包括費米娜獎、費米娜散文獎(Prix Femina Essai)、費米娜外國小說獎(Prix Femina Étranger)三個部門。
歷史
在女诗人安娜·德·诺阿耶主持下,由阿谢特出版社下属的《幸福生活》(La Vie heureuse)杂志社设立于1904年,是跟龚古尔奖相对的女性年度文学奖,该奖颁发给当年度最优秀散文或诗歌的作者。最初命名为幸福生活奖,初奖于1904年12月4日颁发给《征服耶路撒冷》的作者米赫雅姆·哈里。
费米娜奖评审委员会全由女性组成,最初评审委员为20位,比龚古尔评审委员的人数多一倍,但在20世纪20年代改以皮埃尔∙拉菲特创立的杂志《费米娜》(Fémina)的名字命名该奖,评审委员的人数也由20位缩减为12位,颁奖时间为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地点在巴黎克里翁国宾馆。
費米娜獎獲獎者[1]
年度 | 作者 | 著作 |
---|---|---|
1904 | 米赫雅姆·哈里 | 《征服耶路撒冷》 |
1905 | 罗曼·罗兰 | 《約翰·克利斯朵夫》 |
1906 | 安德烈·科尔蒂斯 | Gemmes et moires |
1907 | 科莱特·伊夫 | Princesses de science |
1908 | 爱德华·艾斯托尼埃 | La Vie secrète |
1909 | 埃德蒙·雅卢 | Le reste est silence |
1910 | 瑪格麗特·奧杜 | Marie-Claire |
1911 | 路易斯·德·羅伯特 | Le Roman du malade |
1912 | 雅克·莫雷尔 | Feuilles mortes |
1913 | 卡米尔·马尔博 | La Statue voilée |
1914 | 未颁奖 | |
1915 | 未颁奖 | |
1916 | 未颁奖 | |
1917 | 莫里斯·拉鲁伊 | L'Odyssée d'un transport torpillé |
1918 | 亨利·巴士兰 | Le Serviteur |
1919 | 罗兰·多热莱斯 | Les Croix de bois |
1920 | 埃德蒙·戈戎 | Le Jardin des Dieux |
1921 | 雷蒙德·艾斯科里埃 | Cantegril |
1922 | 雅克·德·拉克勒泰尔 | Silbermann |
1923 | 珍妮·加尔齐 | Les Allongés |
1924 | 夏尔·德莱纳 | Le Bestiaire sentimental |
1925 | 约瑟夫·德泰尔 | Jeanne d'Arc |
1926 | 查尔斯·西尔维斯特 | Prodige du cœur |
1927 | 玛丽·勒弗郎克 | Grand-Louis l'innocent |
1928 | 多米尼克·迪努瓦 | Georgette Garou |
1929 | 乔治·贝尔纳诺斯 | La Joie |
1930 | 马克·夏杜纳 | Cécile de la Folie |
1931 |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 | 《夜航》 |
1932 | 拉蒙·费尔南代兹 | Le Pari |
1933 | 吉纳维夫·福科尼埃 | Claude |
1934 | 罗伯特·弗朗西斯 | Le Bateau-refuge |
1935 | 克勞德·希夫 | Bénédiction |
1936 | 路易絲·艾維厄 | Sangs |
1937 | 雷蒙德·文森特 | Campagne |
1938 | 費利克斯·德·沙祖爾內 | Caroline ou le Départ pour les îles |
1939 | 保羅·維亞拉 | La Rose de la mer |
1940 | 未頒獎 | |
1941 | 未頒獎 | |
1942 | 未頒獎 | |
1943 | 未頒獎 | |
1944 | 深夜叢書(出版社) | (法國抵抗運動作品特別獎) |
1945 | 安妮-馬里·莫內 | Le Chemin du soleil |
1946 | 米歇爾·羅比達 | Le Temps de la longue patience |
1947 | 加布里爾·羅伊 | 《錫笛子》 |
1948 | 埃马纽埃尔·罗布莱斯 | 《城市的高地》(Les Hauteurs de la ville) |
1949 | 瑪麗亞·勒·夏度 | La Dame de cœur |
1950 | 塞爾吉·格魯薩德 | La Femme sans passé |
1951 | 安妮·德·圖爾維爾 | Jabadao |
1952 | 多米尼克·羅林 | Le Souffle |
1953 | 佐伊·奧爾登堡 | La Pierre angulaire |
1954 | 加布里埃爾·維拉爾迪 | La Machine humaine |
1955 | 安德烈·多泰尔 | 《永遠到不了的國度》(Le pays où l'on arrive jamais) |
1956 | 弗朗索瓦-雷吉斯·巴斯蒂德 | Les Adieux |
1957 | 克里斯蒂安·梅格雷 | Le Carrefour des solitudes |
1958 | 弗朗索瓦茲·馬勒-喬里斯 | L'Empire céleste |
1959 | 貝爾納·普里瓦特 | Au pied du mur |
1960 | 路易絲·貝洛 | La Porte retombée |
1961 | 亨利·湯瑪斯 | Le Promontoire |
1962 | 伊夫·貝加 | Le Sud |
1963 | 羅傑·弗里尼 | La Nuit de Mougins |
1964 | 讓·布蘭扎特 | Le Faussaire |
1965 | 羅伯特·平格 | Quelqu'un |
1966 | 艾琳·蒙內西 | Nature morte devant la fenêtre |
1967 | 克萊爾·埃切雷利 | Élise ou la Vraie Vie |
1968 | 瑪格麗特·尤瑟娜 | 《苦煉》 |
1969 | 豪尔赫·森普伦 | La Deuxième Mort de Ramón Mercader |
1970 | 弗朗索瓦·努里西爾 | La Crève |
1971 | 昂熱洛·里納爾迪 | La Maison des Atlandes |
1972 | 羅傑·格雷尼爾 | Ciné-roman |
1973 | 米歇爾·達爾德 | Juan Maldonne |
1974 | 勒內·維克托·皮爾斯 | L'Imprécateur |
1975 | 克勞德·法拉吉 | Le Maître d'heure |
1976 | 瑪麗-路易絲·豪蒙特 | Le Trajet |
1977 | 雷吉斯·德布雷 | La neige brûle |
1978 | 弗朗索瓦·桑肯 | Un amour de père |
1979 | 皮埃爾·莫諾 | Le Guetteur d'ombre |
1980 | 喬絲琳·弗朗索瓦 | Joue-nous España |
1981 | 凱瑟琳·埃馬里-維耶 | Le Grand Vizir de la nuit |
1982 | 安娜·埃貝爾 | Les Fous de Bassan |
1983 | 費洛倫絲·德萊 | Riche et légère |
1984 | 貝特朗·維薩吉 | Tous les soleils |
1985 | 赫克托·比安西奧蒂 | Sans la miséricorde du Christ |
1986 | 雷納·貝萊托 | L'Enfer |
1987 | 艾倫·阿布西 | L'Égal à Dieu |
1988 | 亞歷山大·雅爾丹 | Le Zèbre |
1989 | 西爾維·熱爾曼 | Jours de colère |
1990 | 皮埃爾特·弗盧提奧 | Nous sommes éternels |
1991 | 寶拉·雅克 | Déborah et les anges dissipés |
1992 | 安妮-馬里·加拉特 | Aden |
1993 | 馬克·藍伯恩 | L'Oeil du silence |
1994 | 奧利維耶·羅蘭 | Port-Soudan |
1995 | 艾曼紐·卡雷爾 | La Classe de neige |
1996 | 熱納維耶夫·布里薩克 | Week-end de chasse à la mère |
1997 | 多米尼克·諾蓋 | Amour noir |
1998 | 程抱一 | 《天一言》(Le Dit de Tianyi) |
1999 | 瑪麗萊娜·德斯比奧萊斯 | Anchise |
2000 | 卡米爾·勞倫斯 | Dans ces bras-là |
2001 | 瑪麗·恩迪亞耶 | 《萝西·卡尔普》 |
2002 | 香朵·湯瑪斯 | Les adieux à la reine |
2003 | 戴思杰 | 《釋夢人》 |
2004 | 吉恩-保羅·杜布瓦 | Une vie française |
2005 | 雷吉斯·若弗雷 | Asile de fous |
2006 | 南希·休斯頓 | 《斷線》(Lignes de Faille) |
2007 | 埃里克·福托里諾 | Chagrin d'école |
2008 | 吉恩-路易·富尼耶 | Où on va, papa? |
2009 | 葛奈兒·奧布里 | Personne |
2010 | 派屈克·拉佩爾 | La vie est brève et le désir sans fin |
2011 | 西蒙·利貝拉蒂 | Jayne Mansfield 1967 |
2012 | 派屈克·德維爾 | Peste & Choléra |
2013 | 李奧諾拉·米亞諾 | La Saison de l'ombre |
2014 | 雅尼克·朗恩斯 | Bain de lune |
2015 | 克里斯托夫·博爾坦斯基 | La Cache |
2016 | 馬庫斯·馬爾特 | Le Garçon |
2017 | 菲利普·亞納達 | La Serpe |
2018 | 菲利普·倫孔 | Le Lambeau |
2019 | 西爾萬·普呂多姆 | Par les routes |
2020 | 塞尔日·容库尔 | 《人性》(Nature humaine) |
2021 | 克拉拉·杜邦-莫諾 | S'adapter |
2022 | 克勞迪·亨辛格(Claudie Hunzinger) | Un chien à ma table |
参考资料
- 吴岳添. . 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2-01-20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