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高山

赖高山(1924年—2004年,出生于台中,台湾漆艺家、画家。致力漆艺及油画艺术的推广,以「千层堆漆」技法为主。参与创立中部美术学会东南美术会

生平

赖高山1924年出生于台中,1937年进入私立台中工艺专修学校漆工科就读,1940年毕业时,获当时校长山中公推荐至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师事漆艺描金莳绘艺师河面冬山以及油画家和田三造。1946年回台,在台中市成功路旧丰中戏院前开立光山行漆器厂,制作蓬莱漆器、堆朱雕刻、堆漆饰品等工艺品,以及从事千层堆漆无胎瓶之创作。其独特的千层堆漆曾打入日本外销市场,但随着1980年代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没落,光山行亦受影响而解散[1][2]

除了漆艺创作,赖高山也从事油画创作,积极推动台湾艺术及栽培美术人才,1954年与台中的艺术家,如林之助颜水龙、杨启东、吕佛庭等画家等人创中部美术协会,并担任理事、总干事。1973 年与张炳南、张锡卿、张耀熙创东南美术会。2001年将自宅改建成「台湾漆文化博物馆」推广漆艺文化,2004年10月27 日赖高山因血管动脉瘤出血逝世[1]

作品风格

赖高山的作品早期以蓬莱涂风格为主,常以台湾在地风土、特产为题材,如原住民印象、热带水果、山水田野等进行创作[1]。中期运用雕漆剔红技法,制作成层层堆栈的饰品,纹路色彩层次独特如宝石。作品构图多有西洋油画创作的几何元素底蕴,亦呈现在漆器制作与漆画中[3][2]

1975-1980 圆雕漆盒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4]/堆漆 漆器(光山行)

1990 丰年杵歌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藏/漆器 八云图特殊技法,将画底堆高之后彩绘,再上透明漆,经过彩绘、上漆、研磨、推光等,重复多道工序绘制成品[5]

1991 山影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藏/漆器 夹苎脱胎、贝壳贴附、变涂技法[6]

2002 玫瑰 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 藏/油画[7]

影响与荣誉

赖高山一生致力将漆艺传承及推广,其子女赖作明、赖映华,其孙赖进佑均投入漆工艺领域;2016年,第三代赖信佑重新经营光山行,主要开发日用漆器,以设计结合传统漆艺及当代元素,让漆艺重回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其设立的「台湾漆文化博物馆」也由其子赖作明改为「赖高山艺术纪念馆」,展出赖高山生命史以及台湾树漆文化[1][2][8]

荣誉

1987年 获台中市优秀美术家文化奖[3]

1989年 日本ICHIKAWA世界漆艺大展入奖[3]

1998年 获台湾省政府颁发民族工艺终身成就奖[3]

参考数据

  1. 江顺尧. .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2010.
  2. . 光山行 Kousancraft.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3. . 非池中艺术网.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3).
  4. . collections.culture.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5. . collections.culture.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6. . collections.culture.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7. 赖高山. . collections.culture.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8. . cloud.culture.tw.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