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薄荷
猫薄荷(学名:),又称猫穗草、荆芥。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唇形科植物。
猫薄荷![]() | |
---|---|
![]() | |
猫薄荷所开的花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唇形目 Lamiales |
科: | 唇形科 Lamiaceae |
属: | 荆芥属 Nepeta |
种: | 猫薄荷 N. cataria |
二名法 | |
Nepeta cataria L., 1753 | |
简介
猫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为50 - 100公分。基部近似四棱形,顶部为钝四棱形,有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子呈三角状心形,上面带有黄绿色短硬毛,下面发白。花冠白色,有紫色斑点。果实呈灰褐色三棱状卵球形。它是一种外表类似薄荷的草本植物,具有灰绿色叶片与白色花朵,花上有一些紫色小斑点。此物种已引进许多国家,目前广泛分布在南欧至中国西部及北美地区。一般生长在不超过海拔2,500米的灌丛中。[1]
用途
猫薄荷是一种弱神经作用物,具有镇静、兴奋等作用。可用来降低温度。可以消除胀气及协助消化作用、改善睡眠品质、解除压力、刺激食欲。对于焦虑、伤风、流行性感冒、发炎、疼痛以及压力等有益。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从猫薄荷中所提炼出的纯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具有10倍于DEET的驱蚊效果。[2]
对猫的影响

猫薄荷之名来自其对猫科动物,尤其是家猫的作用。其中猫薄荷与紫花猫薄荷(Nepeta × faassenii)两种类型具有辛辣刺激的味道,而大花猫薄荷(Nepeta grandiflora)的味道则较为平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猫对猫薄荷有敏感反应,且此现象具有遗传性。
当猫感受到切开的叶片或茎时,会产生摩擦、翻滚、拍打、啃咬、舔舐、跳跃、低鸣或大量分泌唾液等反应,有些猫则会发出嗥叫或喵声。上述反应在持续数分之后停止,接着是约两小时的休息状态,然后猫又会重新对这些植物产生反应。幼年小猫与老猫对猫薄荷较无反应。此外,绝大多数猫科动物对其均有反应,如虎、狮、豹等。
猫薄荷含有一种萜类物质,称为荆芥内酯,可利用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萃取[3]。猫经由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组织接收这些物质,而非经由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4]。一种假设认为荆芥内酯在嗅上皮内,会与其中感觉神经元表面上的G蛋白链接接受器(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结合,并经由信号传递路径,使钙离子汇集,进而在神经轴突上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可能有G蛋白与瞬时受体电位信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的参与。
嗅上皮内的感觉神经元会将消息传到嗅球(olfactory bulb),这种球状构造中有许多位于神经纤维网上的神经突触。之后神经突触与僧帽细胞(mitral cells)将消息投射到各种脑部区域,如杏仁体中,最后转变成为行为信号。某些证据显示,下视丘接收了一些消息,并经由脑垂腺调控神经内分泌反应。内分泌激素会使个体产生「性反应」,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借用了一些平常由激素使用的信道。
此外,其他植物也可能对猫有同样的效果,例如缬草、葛枣猕猴桃(木天蓼),以及某些含有猕猴桃碱(actinidine)或二氢猕猴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的植物[5]。
参考文献
- .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 . [2015-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2).
- . [2015-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2).
- Hart BL, Leedy MG. Analysis of the catnip reaction: mediation by olfactory system, not vomeronasal organ. Behav Neural Biol. 1985 Jul;44(1):38-46. PMID 3834921
- Smith, 2005
- . new.qq.com.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cnBeta. . cnBeta.COM.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中文(中国大陆)).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猫薄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