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病

象皮病(又称淋巴丝虫病拉丁语),是由丝虫总科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1]。许多罹患此病的病患并无症状,然而有些个案却出现手臂、脚或是生殖器的严重水肿,同时患部皮肤变厚并伴随着疼痛,这些身体的改变进而造成病患社会及经济上的问题[2]

象皮病
19世纪美国摄影师奥斯卡·G·马森拍摄的肖像,显示一位感染象皮病的女性。
类型淋巴水肿[*]
肇因象皮病[*]elephantiasis nostras[*]podoconiosis[*]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血管学
ICD-10B74
ICD-9-CM125.0-125.9
eMedicinederm/888
MeSHD005368

丝虫是借由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而传播,通常感染是从孩童时期开始。主要有三种丝虫会导致淋巴丝虫病: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帝汶丝虫,其中以班氏丝虫最常见。这些病原体会破坏淋巴系统。淋巴丝虫病需借由显微镜下查看血液检体来确诊,血液检体须于夜间收集,制成厚血液抹片并进行吉姆沙氏染色;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相应的抗体来确认[3]

预防淋巴丝虫病要针对出现患病者的族群全体进行治疗,以求完全治愈该疾病的影响。方式是对该区域的所有人进行每年一次的投药,且必须花费4至6年的时间。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包含了阿苯达唑配合伊维菌素,或是阿苯达唑配合乙胺嗪。这些药物无法杀死成虫,但是能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直到丝虫自我死亡。其他建议的预防方式还有避免蚊虫叮咬,包括减少蚊虫的数目,以及使用蚊帐[2]

世界上有超过1.2亿人感染到淋巴丝虫病,且在73个国家中有14亿人有被感染的风险,其中以非洲和亚洲最常见。淋巴丝虫病造成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

参考文献

  1. .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4-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rch 2014 [20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3. . CDC. June 14, 2013 [21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象皮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