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璐

许嘉璐1937年6月3日[1],男,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训诂学家、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教授。198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即被增补为第七届中央常委;随后,连任第八至十一届民进中央常委。曾任第九届民进中央副主席,第十、十一届民进中央主席;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监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监。

许嘉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任期
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97年12月至2007年12月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37-06-03) 1937年6月3日
中国北京
籍贯江苏淮安
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
配偶白成高
学历
经历
著作

生平

许嘉璐195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2]

1993年曾应邀前往香港树仁学院中文系任教,其后转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出任客座教授。之后返回内地,1994年至1997年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语言文本工作委员会主任。1996年4月19日,再次回到树仁学院,为学院新成立的普通话测试中心主持揭幕仪式。

1997年12月,当选民进中央主席;并以此身份,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3][4][5][6]。此后,许嘉璐分别在2002年、2003年连任了这两项职务。2003年12月2日,许嘉璐获香港浸会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以表扬他对远古中国著作和文化的贡献[7]

2005年,以许嘉璐为领导的民进中央,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促进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等四份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批示。2007年9月,《〈江泽民文选〉成语典故》出版,收录有百多个成语,许嘉璐为这本书作序[8]

2007年、2008年,许嘉璐分别卸任了民进中央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

社会兼职

曾任中国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语言学评审组组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学术活动

许嘉璐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9]

2009年3月,许嘉璐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名誉会长的身份率团访问台湾,并出席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因为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刚一年,有媒体评论,许的访问是两岸交流以来,“大陆赴台退休层级最高的国家领导人[10]

争议

许嘉璐曾于1996年在香港大学演说时,主张消灭中国的方言,并认为「方言是封建社会的产物」[11]。他也曾论证普通话教育就是爱国教育[12]。此外,许嘉璐还被指包庇学术造假,容许多位从政府往学术界「退休」的前任高官,通过各种非法途径剽窃其他人的学术论文、违反学术诚信[13]

被指有意吹捧江泽民

在许嘉璐于2007年8月13日为《〈江泽民文选〉成语典故》所作的序中,许称「既然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成语不产生于一时,那么也应该允许、鼓励现代的人们创造出新的成语,经过约定俗成(社会认可),进入成语的宝库。例如,『与时俱进』就是江泽民同志首先使用的。就我的见闻,只有清代龚自珍说过『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是根据我们时代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奋斗不止的品格而创造的」[14]

然而,中国近代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蔡元培早已在其于1910年首次出版的著作《中国伦理学史》中使用了「与时俱进」一词[15],实际上并非江泽民首创。

对于许嘉璐身为「当代著名汉语言学家」,却犯下如此错误,人们不无讥讽,并认为许氏此《序》是对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有意吹捧。如诗人、作家、文学家王渝便认为许氏「序言中对江泽民语言造诣的溢美之词并不可取,有意吹捧政治领袖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失格之举」,并批评其「明明已经是个大家了,自己有自己的成就,怎么要把江泽民捧成这个样子?说他是语言的典范?中国要找语言的典范有那么多好的文史作品在那里,你尽可以去选,这个明摆着是一个吹捧的做法。对他作为学者来说是非常失格的一件事情。作序也是不能乱作的」[16]

政评家、旅美作家高新亦批评许嘉璐「不顾史实和事实地吹捧江」,并引述一位不具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的话「都知道许先生越来越无耻,但还是不敢相信竞争无耻到为向党献媚编造如此低劣谎言的地步」[17]

著作

  • 《未辍集》
  • 《曲艺创作浅谈》
  • 《语言文本学及其应用研究》
  • 《古代文体常识》
  •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 《古语趣谈》
  • 《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本工作》

参考文献

  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2. . 新华网. [2004-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17).
  3. 韩泰华主编. .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9.11: 897. ISBN 7-5051-0423-3.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一局编. .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01: 405. ISBN 7-80078-793-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 . 中国年鉴社. 1999.01: 41. ISBN 7-80056-903-9.
  6. 龙德,蔡翔主编.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2: 1832. ISBN 7-205-04473-1.
  7. . [200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香港浸会大学
  8. . [2007-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2).
  9. .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2).
  10. 新浪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抵台参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原载《新京报》2009年3月21日
  11. 彭志铭,2007年,〈香港母语教育的语言政治〉,《明报》,2007年12月17日。
  12. 陈云,2008年,《中文解毒》,第112页,香港:天窗出版
  13. 争鸣》2006年10月号
  14. 许嘉璐. . 中国人大网.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简体)).
  15.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附录·余论》:「顾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蔡元培.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p.109.
  16. 杨家岱. .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简体)).
  17. 高新. .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前任:
雷洁琼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7年-2007年12月
继任:
严隽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